專訪歌手李健:"我的音樂和大部分音樂都是搖滾樂"
新華網北京6月8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高潔 彭卓)“當你是一條小魚的時候,生活在魚缸里就覺得世界很寬廣。但等你長成鯨魚的時候,那就要生活在海洋里面。”回顧自己作為音樂人的職業生涯,李健已經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每個階段,即便曾經懷疑過自己能否靠音樂生存下去。
駕馭不了海中暗流、經受不住大風大浪的小魚當然是待在魚缸里面更安全,而沒有一只鯨魚能夠在小魚缸里自在游動。記者在專訪李健的過程中發現,也許,正是因為李健身上那種“堅持做自己”的泰然處之和堅定清醒,讓他和他的歌一樣打動歌迷。
“走紅?因為遇到一個更高欣賞水平的時代”
在成為“很紅”的大眾歌手之前,李健曾在自己的一盤專輯介紹里說道,“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告別了原來的組合。那時,這張唱片還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它的輪廓也想象不出,我曾一度陷入了迷惘。然而,就像每一個節日的自動來臨,幸運的我總是與這些音符不期而遇。不過,在這孤獨之旅中伴隨我的除了那些短暫的欣喜之外,更多的是迷失的焦慮和尋找的不安。”
就是在這張專輯里,收錄了在2010年春晚被復出的王菲選唱的《傳奇》。這首在“孤獨之旅”中創作的歌,讓更多人知道了李健的存在,盡管他認為《傳奇》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在參加了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之后,備受期待的李健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的大眾歌手,他的出場費直線上升,他有了更多拒絕“無謂邀請”的底氣。
對于自己的走紅,李健覺得是因為自己“運氣還不錯”。“今天人們的欣賞口味多樣化了,對音樂的理解也改變了,大眾文化和文藝沒有太嚴格的差別。人們不僅關注嗓音的競技,更多的是欣賞情感,這種情感不一定是猛烈的、高高在上的,而是更瑣碎的、更靠近身邊的、更細膩的,這是一個欣賞水平的境界。”李健說。
李健還認為,大陸的歌迷不再單單喜愛港臺、韓日歌手,越來越多的大陸歌手擁有自己的忠實粉絲,同樣說明大陸的音樂圈的商業化也在規范和成熟。
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觀眾第一次聽到了李健是如何詮釋別人的音樂作品的,也了解到了李健的多面,比如,他的健身理念、閱讀興趣、甚至他擅長講冷笑話的能力。
“通常人們會認為一個原創歌手不是以唱功見長,是以創作見長的。比較幸運的是,除了創作,我也能唱。《我是歌手》吸引我的一個地方是,這是一個唱功型歌手的比賽,即便在綜藝舞臺上,人們真正關注的還是音樂。”李健說。
“我的音樂是搖滾樂”
舞臺上的李健總是氣定神閑、云淡風輕,那些充滿人文氣息的字句在他的淺吟低唱中,卻讓人心潮起伏、思緒翻滾。
“所有寫作都是自我表達,這是一個最純粹的表達方式。聽眾聽完之后獲取了什么意義,那是另外一面。有的人或許有類似經歷,所以在我的歌曲中產生共鳴。”李健同時強調,但只有把自己寫清楚、寫好,才有可能進入別人的心靈,進入別人的世界。
“其實我的音樂和大部分音樂都是搖滾音樂。”李健解釋說,真正搖滾樂其實是用批判的態度傳達某一個精神,穿皮衣和重金屬高聲嘶喊的可能都是偽搖滾。“搖滾樂就像用真憑實據在說真話的一個人,音樂可能會很粗糙,也有可能很精致。言之無物的作品一定不是搖滾樂。”李健說。
李健告訴記者,在音樂表達上,以前愿意做加法,現在愿意做減法。“因為我已經不太需要那些很重的東西來裝飾自己,讓自己的音樂看似很強大、很有氣場,如果詞曲足夠強大的話,可能單一把吉他的伴奏就很有力量。”
“年過不惑,我知道人要一直困惑下去”
“過了不惑之年后,我知道人總要帶著困惑生活下去。”李健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大陸音樂環境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它在逐漸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現在只有歌手才能維生,只靠寫歌是很難養活自己的,因為我們沒有建立完善的版稅制度,當然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大家能夠各司其職,即便在幕后創作音樂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才是一個較為滿意的環境。”李健提到,在《我是歌手》中常常遭遇選歌難的困境,好的作品其實很稀缺的,必須保護好創作者的權益才能增強他們創作好作品的原動力。
“音樂詩人”“文藝男神”等盛名之下,出道15年、年過四十的李健并不太在意江湖上的稱號。“我在欣喜之余,也在思考。給大眾帶來一絲文藝氣息,這是好的事情,只不過我希望這絲氣息能夠停留更久一些,而不僅僅是一陣風。即便我推薦的書有些人不喜歡,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書中的某些內容又帶給他一些觸動。”李健說。
“我個人覺得自己并沒有多少娛樂精神,恰恰很多時候我的作品是嚴肅的。我知道,人們喜歡一位歌手還是因為他有能夠直擊心靈的作品。”李健依然保持一種冷靜而清醒的態度,對于音樂,作出妥協早已經不在他思考的范圍,堅持自己是唯一而堅定的答案。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