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交響樂發展潛力巨大
新疆日報訊(記者李菡報道)6月2日-8日,中國西部交響樂周在烏魯木齊盛大舉行。6月4日,記者專訪了中國西部交響樂周的倡議者,中國著名指揮家卞祖善。
卞祖善一生致力于中國交響樂事業的發展。他對本屆交響樂周開幕式音樂會《永遠的絲綢之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新疆交響樂發展有很廣闊空間,并對新疆交響樂的未來發展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記者:請你客觀評價一下由新疆藝術劇院管弦樂團(新疆愛樂樂團)與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聯合演出的開幕式音樂會《永遠的絲綢之路》。
卞祖善:這臺音樂會有自己的特別之處,首先整臺音樂會全方位的呈現了新疆特有的民族韻律與風格。其次,這臺音樂會定位很好,“絲綢之路”體現了國際化的思路。從曲目的創作、選擇到最終的呈現,音樂會都沒有被局限到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區域的民族。這就展現了一種希望與世界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的姿態。
《永遠的絲綢之路》讓人們看到了新疆在音樂領域的最高成就,為中國西部交響樂周這一藝術交流平臺向國際化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記者:請你談談新疆交響樂發展的優勢,還有哪些空間?
卞祖善:新疆地域遼闊和豐厚的文化資源是藝術發展的優勢。目前,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文化交流起到不可替代的橋梁和引領作用。新疆地處“絲綢之路”核心區,這里可以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紐帶。因此,今后新疆交響樂的發展要以“一帶一路”為契機,讓交流與展演活動向周邊國家與地區輻射。
我認為新疆交響樂發展潛力很大,新疆交響樂也大有可為。我建議,今后新疆愛樂樂團還要擴大編制,提高樂器的質量,通過增加音樂會演出場次,增多演出作品套數等來提升樂團的演奏水平。
記者:人才是交響樂發展的關鍵因素,你認為新疆缺少交響樂人才么?今后該怎樣培養呢?
卞祖善:我認為新疆并不缺好的交響樂人才。我們藝術院校培養的學生,是從附中開始,最后到研究生,過程長達十幾年?稍S多學生畢業后卻只著眼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發展。為什么呢?就是因為那里能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比如工資、樂器、培訓以及演出機會等。因此,我認為,建立一套符合交響樂發展的管理制度,才是挖掘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關鍵。
記者:新疆該怎樣推動交響樂作品的創作?
卞祖善:我覺得新疆交響樂的創作要多鼓勵常態化的創作,而不要過多地依靠委約創作。因為委約創作,往往受很多限制,比如題材、時間等,應該讓作曲家把“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當然,這也需要政策的支持與鼓勵。用合理的機制,調動新疆本土的作曲家積極性,投入的交響樂創作中,來豐富新疆的交響樂作品。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