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第七屆“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開幕
“國家大劇院2015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
如何讓歌劇這顆“表演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再現輝煌,是當今世界歌劇經營者和創作者們面臨的重大課題。6月16日至17日,“國家大劇院2015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外30余家知名藝術機構的領導者與藝術家共襄盛事,不僅推介各自的精彩劇目,同時對歌劇界共同關心的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在全球視野下為當代歌劇發展“把脈”。
高端對話 “論道”歌劇發展
作為近年來世界歌劇界的重要盛會,國家大劇院每年在歌劇節期間推出的“世界歌劇院歌劇發展論壇”都備受矚目。今年,歌劇論壇第七次舉辦,迎來全球7個國家近50名嘉賓及藝術家齊聚一堂。國際方面,有英國皇家歌劇院、美國舊金山歌劇院等世界一流劇院,也有泰國曼谷歌劇院、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等屢次參與論壇的“老朋友”。國內方面,國家大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總政歌劇團、湖北歌劇舞劇院、福建歌舞劇院等15家中國歌劇制作主要力量,以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吳氏傳媒等經濟公司蒞臨參加。與此同時,導演皮爾·路易吉·皮茲、作曲家唐建平、劇作家萬方等十余位知名藝術家也親臨助陣,共商歌劇發展之計。
歌劇論壇七年來共有30個國家、92家機構的300多人參會,與會嘉賓來自藝術機構、經濟公司、專業院校、媒體等產業各界,覆蓋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各主要歌劇制作國,呈現出“廣泛性”特點。音樂學者王紀宴評價:“這樣大范圍、高規格、持續性的國際性歌劇論壇,不僅在國內首開先河,也當之無愧地成為與歐洲歌劇論壇、美國歌劇大會和德國劇院聯盟大會等同樣受到重視的世界歌劇盛會,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劇院作為國際化交流平臺的作用。”
歌劇論壇不僅高峰人物云集,而且論壇主題始終把握住歌劇發展趨勢,通過激發業界領袖思想碰撞,增強論壇的生命力。此前歌劇論壇分別就“古典歌劇制作的前景與發展”、“新技術在歌劇創作方式上的應用”、“青年歌劇藝術家的培養”、“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對歌劇創作制作的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溝通。本屆歌劇論壇以“21世紀歌劇的現狀分析與未來發展”為主題,圍繞“21世紀新制作歌劇的經營與傳播”、“探索可持續的歌劇制作模式”、“21世紀歌劇制作(創作)的現狀分析”、“21世紀歌劇巡演模式的探索與發展”等四個方面,以動態眼光聚焦當代歌劇創作,搭建全球范圍內的溝通平臺。
劇目交流和推介會 高尚/攝
劇目推介 產業視野提升合作“含金量”
參加國家大劇院歌劇論壇不僅能夠聆聽不同國家的聲音,而且能增進了解、促進合作,這已成為不少人的共識,特別是自2014年起論壇新增的“劇目交流與推介會”,更是倍受各方好評。各家藝術機構紛紛在此環節推介自己的“院藏劇目”,展示制作實力,讓世界歌劇真正“流動”起來。2014年國家大劇院重點推介的劇目《駱駝祥子》,就收到了都靈皇家歌劇院、佛洛倫薩市立歌劇院的青睞,促成了《駱駝祥子》2015年的意大利巡演。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表示:“舉辦劇目交流和推介會旨在打造劇院間劇目交流與交易的大平臺,嘗試在產業視野下深化合作機制,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這也符合當下世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今年“劇目交流與推介會”得到了各家機構的強烈反饋,參會劇院的規模、推薦劇目的數量相比2014年增長兩倍,推介會也從半天擴展為一天。中國歌劇舞劇院此次推介了歌劇《原野》《傷逝》《號角》等多部劇目,美國舊金山歌劇院則重點介紹了其最新打造的中國題材歌劇《紅樓夢》,藝術總監大衛·高克利感嘆:“這樣的劇目推介會在世界都比較少見。這是一個很好很務實的方式,打開了一扇東西方歌劇交流的窗口,促進大家深入了解彼此不同的歌劇制作模式和運營方式。”
為了提升劇院間交流合作的“含金量”,每年歌劇論壇期間,國家大劇院都促成各家藝術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深化中外劇院在演出制作、劇院管理、資源共享、人員培訓、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七年來,由歌劇論壇直接促成國際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2009年,論壇促成國家大劇院與挪威奧斯陸國家歌劇院、香港歌劇院三方聯合制作歌劇《魔笛》;2011年,論壇推動國家大劇院歌劇《圖蘭朵》、韓國國立歌劇院歌劇《藝術家生涯》成功互訪演出;2012年,論壇推進國家大劇院與日本新國立劇院聯合制作歌劇音樂會版《阿依達》……“歌劇論壇的最大意義,在于眾多國際歌劇同行開始牽手合作。”英國皇家歌劇院歌劇執行總監科馬克·西姆斯表示,近年來大劇院已經成為英皇的主要戰略合作伙伴,“我們不僅多次訪華演出,一起舉辦舞臺技術與劇院管理大師班,今年還與國家大劇院、美國舊金山歌劇院聯合制作歌劇《安德烈·謝尼埃》,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在不斷拓展。”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家司馬勤也認為:“國家大劇院的歌劇論壇更具有目標性,在理論探討之外更靈活務實,它促進了世界歌劇界互通有無、友好合作,為當代歌劇的創作發展助上一臂之力。”
每年觀摩一劇 傳播“中國聲音”
邀請論壇嘉賓觀看一部“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是每年歌劇論壇的重要環節。從自制歌劇開山之作《圖蘭朵》,到馬澤爾親任藝術指導的《茶花女》,再到“歌劇之王”多明戈領銜的《納布科》;從弘揚“一諾千金、舍生取義”美德的《趙氏孤兒》,到飽含人性大愛的民族歌劇《運河謠》,再到全景展現老北京風韻的《駱駝祥子》。國家大劇院借助歌劇論壇這一平臺和契機,不斷將“中國原創”和“中國制造”向世界進行展示和推廣,用世界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今年歌劇論壇的第二天,國家大劇院將邀請各大劇院的院長們,觀看歌劇《日出》的世界首演。《日出》是大劇院第七部原創歌劇,也是曹禺先生這部代表作發表80年來首度被搬上歌劇舞臺,其醞釀創作長達三年,云集到作曲家金湘、編劇萬方、導演李六乙,以及戴玉強、薛皓垠、宋元明、柯綠娃、劉嵩虎等華人歌唱家組成的強大陣容。此次邀請各國嘉賓觀看這樣一部反映上世紀中國社會生活圖景、謳歌人性尊嚴的作品,不僅展示了大劇院的創作能力和藝術水準,而且有利于提高國家大劇院乃至中國歌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世界不同文化繁榮共生。
內外兼修 助推中國歌劇崛起
早在2009年首屆歌劇節期間,國家大劇院歌劇論壇便應運而生,這是大劇院追尋歌劇夢的一貫體現。七年多來,大劇院不僅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歌劇論壇與世界融通對話,而且苦練內功,助推中國歌劇發展。
在歌劇生產方面,大劇院不僅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架構與科學的流程體系,而且堅持藝術和市場的眼光,秉承“為誰制作,給誰看”的理念,因地制宜地推出既符合本土觀眾欣賞習慣,又有中國文化精髓的作品。截至目前,大劇院已經推出51部“NCPA制作”,其中歌劇達到40部,從西方經典到中國原創,從“中國制作”到“中國創造”,大劇院不斷提高藝術孵化能力,凝聚起包括作曲家郭文景、印青、金湘,導演陳薪伊、曹其敬,編劇趙大鳴、鄒靜之,歌唱家和慧、戴玉強在內的一大批中國歌劇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國家大劇院每年在藝術普及推廣方面投入巨大,努力培育歌劇市場,培養未來的觀眾。歌劇普及講座、大師見面會、歌劇電影進校園、藝術展覽等多項活動接連不斷,而在全市建立153所“歌劇興趣培養學校”、2所“音樂附小”,則將歌劇“植入”基礎美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藝術的“種子”。
如今,以國家大劇院為代表的中國藝術機構堅定扛起歌劇制作的大旗,培養出數量眾多的“歌劇粉絲”,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蓬勃的藝術生機和堅定的文化信心,正如曾參會的美國西雅圖歌劇院總監喬納森·迪恩感慨:“21世紀,是一個中國歌劇的世紀。”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