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新聞網(wǎng)訊(記者 李亞沛)能夠參加央視的晚會錄制,一直以來都是包頭市學習藝術兒童的夢想,這個夢終于要圓了!5月22日,包頭市少年宮小提琴班的39名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啟程前往北京參加2015年中央電視臺“六一”晚會的錄制。
“緊張又興奮”,小寶貝要上大舞臺
這次能成功進軍央視“六一”晚會的舞臺,確實是機會難得。包頭市少年宮器樂組組長劉小春介紹,此前央視導演曾到少年宮參觀,孩子們的演出讓導演深刻印象。
這次孩子們受邀參加晚會錄制,將帶來小提琴演奏《閃閃的紅星》,以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劉小春說,選定演出人員后,家長、孩子們都在全力以赴做準備。
“這次去北京,我覺得緊張又興奮。”李昕月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已經(jīng)有5年學齡,“同學們知道我要去北京表演,都在給我加油鼓勁。”
劉小春介紹,這39個孩子們里,最小的只有7歲,但平均學習小提琴的時間都在三年以上。
認真又努力,孩子們臺下積極準備
“器樂教學是個漫長而又艱苦的工程,小提琴的教學更是如此。從最初的識琴,到如今的樂曲,孩子和老師經(jīng)歷的不僅僅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包頭市少年宮小提琴老師王雙斌說,譜子確定后其實排練的時間已經(jīng)很緊張了,最后幾周,孩子們基本上周六周日全天都在練,很認真也很努力,“這個曲目雖然不是特別難,但對于剛學了兩三年的孩子還是有一定挑戰(zhàn)性。”
這次去北京,王雙斌和5位同事作為帶隊老師,還要負責孩子們路途上的安全,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
“孩子能參加六一晚會是一個非常的機會,這在包頭市是第一次!能夠出去見見世面,也鍛煉自己。”昨天下午,李女士在火車站站前廣場送別孩子,“雖然這次不能陪著一塊兒去,但有少年宮的老師們照顧著,我很放心,他們很認真也很負責。”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