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樓、音樂廳、圖書館……昨天,一人高的藍綠相間地點指示牌樹立在校園各處,提醒每個走進上海音樂學院的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迎來2015首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開放周。在接下來一周,市民將有機會聆聽名師講座,觀看樂隊排練、現場教學,獲得音樂家一對一指導。目前,40個項目已全部預約滿了。
上午10時,圖書館學術廳,上音副院長楊燕迪教授的講座《交響樂在中國——百年世紀回望》迎來第一批市民。在播放一段維也納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奏中國作品《北京喜訊到邊寨》視頻后,楊燕迪以“濫觴與探路”、“開放與接軌”、“個性聲音”等為線索,介紹從蕭友梅《哀悼進行曲》到《梁祝》、《春節序曲》等中國民族交響樂原創作品背景,指導大家如何賞析。
上海交大員工孫月霞是開放周第一位預約市民。她預約了2個項目,其中之一就是《交響樂在中國》 講座。“我對交響樂了解不多,一直覺得它是精英藝術,普通大眾想聽懂交響樂,需要引導講解。”
講座結束,觀眾聚攏在上音中央空地,聆聽銅管五重奏微型音樂會,家長指點孩子辨認樂器,少年隨樂聲輕輕搖擺。五位上音學生身穿黑衣,演奏起《盛典時刻》。陽光明媚,春風吹拂起樂譜,領隊老師趕緊上前重新夾好樂譜紙。她告訴記者,同學們經常有演出邀約,但在校園進行露天公益表演屈指可數,“打破校園圍墻,讓更多人感受音樂魅力,我們特地選擇節奏性強的爵士樂曲。”
13時30分,上音琴房迎來當天最特別的項目——市民公益音樂課堂。昨天率先推出的是器樂及聲樂小課,上音老師首次為市民一對一授課,囊括鋼琴、小提琴、古箏、古琴、二胡、竹笛、琵琶等。每節課45分鐘,全免費。13時剛過,古琴老師杜思睿抱著琴走進琴房,開始調音。從事歷史文化研究的賓慧中,是杜思睿迎來的第一位學生,“我沒有基礎,但喜歡古琴,聽了3年多,這次想上手試試。在上音能享受一對一輔導,實在太幸運了。”昨天下午,杜思睿先后迎來4位學生,教學持續到17時。
音樂開放周結束后,“市民公益音樂課堂”將持續下去。每周日,樂迷有免費享受上海音樂學院優質教師資源的機會。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林在勇表示,“我們將發揮專業優勢,引導更多人欣賞音樂,愛上音樂。”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