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音樂學院獨立創作、演出的音樂劇《或許明天屬于我》正在火熱排練中。這部反映當代大學生真實生活與思想狀態的音樂劇,其作曲、劇本、聲樂演唱、樂隊伴奏、舞美等全部由該校師生完成。
中國院首部原創音樂劇
該劇編劇之一季洪泉老師介紹,這部劇根據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兩位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而創作:在北京籌建奧運場館鳥巢期間,這兩位學生用攝像機真實拍攝記錄了鳥巢的建設情況,并將建筑周圍人們從拆遷到動工、完工每個階段的生活狀態的變化真實、完整地記錄下來,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由此,他們成為當時社會媒體關注的一大焦點。但是,由于他們經常逃課去鳥巢周圍拍片,與學校老師發生了矛盾,也由此發生了許多故事。這期間,有歡喜也有迷茫,最終,兩位學生互相幫助,最終克服了所有困難,他們堅持拍攝到奧運會結束。畢業后,他們在北京的798藝術區舉行了專題攝影展,并在南鑼鼓巷創業開設工作室“本土意識”,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我們以北影這兩位學生的故事為創作基礎,將它擴展到整個大學校園,增加了一些角色與戲劇沖突,力圖讓這部劇成為當代中國大學生活的一個縮影。這兩位有個性、叛逆又有追求的主角成為80后大學生的一類典型代表。”季洪泉老師說,這是中國音樂學院首次排演反映當代大學生思想與生活狀態的原創音樂劇,25年前,該校曾經排演過中國經典劇目《小二黑結婚》,但是原創音樂劇的排演還屬首次。他認為,近年來,國內反映大學生真實生活的音樂作品非常少,這部音樂劇完全真實地反映出80后大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狀態,反映他們的困惑、思想追求、如何面對社會壓力等等,比較具有代表性,容易引起很多大學生的共鳴,這是它的重要意義所在。“我們申報了這個項目之后,北京市教委非常重視這部劇的創作與排練,認為反映當代大學生思想面貌與真實生活的原創青春音樂劇非常難得,給與了專項資金支持。”
多部門跨專業合作
季洪泉老師表示,這部音樂劇的另一大亮點在于,所有的創作、排演全部由本校各相關專業的師生合作完成,調動、整合了校內的各種藝術資源——音樂由作曲系老師禹永一創作,他曾創作過多部民族音樂作品;導演由聲歌系表演教研室主任、曾指導過多部音樂劇與歌劇的陳蔚老師擔任;兩位男主角由歌唱功底深厚的聲歌系2013級學生陳濱和2011級學生王政飾演,劇中學生、老師、校長、家長等角色分別由聲歌系等專業的師生扮演,現場樂隊伴奏由該校管弦系樂團擔任,舞臺美術由導演陳蔚老師的專業團隊專門為此劇設計、制作。
“對于聲歌系的學生來說,在學校里幾乎沒有什么演出歌劇、音樂劇的機會,這次音樂劇給了學生們一次非常寶貴的舞臺實踐機會,同學們都非常興奮,當我們在學校官網與微博上發出招募演員的消息后,得到了熱烈的響應。這些天,同學們排練很賣力氣。由全校多個專業的師生創作、排演這樣一部音樂劇,可以說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季洪泉老師說,這部劇的音樂定位是“當代+中國”的風格,里面有很多當代音樂的元素,比如有RAP說唱的片段,充滿青春氣息;同時也有中國音樂的元素,令人可以馬上辨識出它的中國校園特色。
他介紹,目前該劇已經基本排練完,整個劇時長大約1小時45分鐘,4月份將開始與樂隊合練,進行反復的打磨與調整,將于5月4日在解放軍歌劇院正式首演。 (音樂周報 徐麗梅)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