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中,隨著塞巴斯蒂安·柯納爾的登臺,2015年國家大劇院國際鋼琴系列的演出隨之拉開帷幕,今年是國際鋼琴系列在大劇院的第五個年頭,也是中國鋼琴作品誕生的百年紀念年,這些緣由更讓樂迷有理由對今年的國際鋼琴系列演出充滿期待。
塞巴斯蒂安·柯納爾是德國鋼琴家,4歲開始學琴,他曾師從菲利浦·昂特蒙、安德拉斯·希夫,克里斯多夫·艾申巴赫和阿列克西斯·魏森伯格等多位名師。13歲時他在漢堡音樂廳聲情并茂為聽眾們演奏了海頓的《D大調鋼琴協奏曲》并一舉成名,被眾多德國媒體譽為德國鋼琴學派的未來之星,音樂事業就此一帆風順,被歐洲各大音樂節邀請,同時受到小提琴家丹尼斯·霍普的賞識而經常合作演出灌制唱片。此外,他還曾經在歐洲進行了令人震驚的全套莫扎特27首鋼琴協奏曲的巡演。柯納爾演奏上繼承了德國學派嚴謹規整的傳統,非常講究各聲部之間的平衡,但又不呆板單調,他對爵士樂的喜愛又讓他的音樂充滿了靈動的韻律。他多次來中國巡演,開辦大師班,優秀的演奏與嚴謹的教學都給中國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當晚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座無虛席,柯納爾穩健地走到鋼琴前,用貝多芬《第十七鋼琴奏鳴曲》“暴風雨”拉開了本場演出的序幕,也同時開啟了2015年國家大劇院國際鋼琴系列演出的序幕,上半場他演奏的兩首貝多芬奏鳴曲充分體現了這位德奧系鋼琴家嚴謹的特點,對和聲進行清楚的注解,對聲部概念的嚴格控制,加上沒有任何過分的肢體語言都讓觀眾體會了德國鋼琴學派嚴謹、有序、講究邏輯的特點。下半場一上來柯納爾演奏了舒伯特OP.90的四首即興曲,這位經常為德奧歌唱家伴奏演出德奧藝術歌曲的鋼琴家,把這四首舒伯特鋼琴文獻的精品注釋得如同吟唱,優美哀婉的旋律在整個音樂廳回蕩,觀眾被這凄美樂音所深深吸引。當柯納爾演奏完最后一首即興曲的最后一個音時,在場觀眾很有耐心地讓最后一點兒泛音消失在音樂廳后才用熱烈的掌聲感謝鋼琴家的演繹。在音樂會的最后部分,柯納爾用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獨奏版把音樂會帶到另一高潮,格什溫這首作品原來是為鋼琴與樂隊寫的,獨奏版不僅保留了原先超難的鋼琴獨奏部分,還把原先樂隊部分也變為鋼琴獨奏,讓這首作品更加艱深與更富挑戰性。柯納爾在這部作品中給大家展示了他對爵士樂的喜愛與追求,演奏的節奏緊湊,對比鮮明,一曲奏完滿堂喝彩。
在觀眾久久不息的掌聲后,令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這位德國鋼琴家為了向中國鋼琴音樂先驅者致敬,用一曲趙元任的《和平進行曲》回饋了在場觀眾,這首被公認為中國鋼琴音樂的第一首正式出版作品讓在場觀眾仿佛回到百年前的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讓人在這曲中體會了中國鋼琴音樂在百年里從無到有的歷程。2015年國際鋼琴系列已拉開序幕,首場演出的爆滿情景預示著這一年鋼琴系列音樂會開了一個好頭,希望在大劇院第五年的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中有更多的精彩,也同時為大劇院在中國鋼琴作品創作百年的紀念活動中,借力國際鋼琴系列這一成功品牌宣傳中國鋼琴作品喝彩。 (音樂周報)柯 輝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