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吉他這個樂器,很多人的聽感大多從流行音樂中來,所以楊雪霏,這個被稱作“世界頂尖的演奏家之一”的北京妞兒,要用自己的演奏把古典吉他帶給大眾。日前她簽約環球音樂,成為旗下首位華人吉他演奏家。
近日,在回京演出之際,她做客京華茶館,介紹了即將發行的獨奏專輯里,自己對名曲的改編,從小學時的興趣班彈進國家大劇院舉辦首場吉他獨奏會的心路歷程。楊雪霏說,“人到30歲后真的就開始成熟了,所以我開始有了完全是自己聲音的音樂,現在正彈得起勁兒呢。”
給古典吉他“正名”
聊天的時候,楊雪霏講了幾個總會遇到的尷尬。“以前我去琴房練琴,隔壁制作小提琴的師傅跑來,拿著我的樂器看半天說‘哦,你這個琴,我幾天就能做出來,很簡單的’。我很生氣,卻不知道說什么,就感覺他在歧視我的樂器。后來有同學懷疑‘吉他能上音樂廳嗎?’22歲時我錄了第一張CD,媽媽的朋友就疑惑‘吉他也能錄CD?’看我提著的琴盒很專業,又有人問‘你這是大提琴吧?’他們覺得吉他就不會有這么漂亮的琴盒”。
楊雪霏“憤憤不平”地講述著,但也執拗、堅定地表示會一直用彈下去的行動給所有人釋疑。
新專輯 私藏歌單撥“心弦”
楊雪霏簽約環球音樂的首張專輯《心弦》,將于6月發行。它堪稱楊雪霏的私藏歌單,樂曲風格跨越古今,從古典至民謠,教堂音樂與皮亞佐拉,從西班牙音樂至中國音樂,19首樂曲全都來自她個人最衷愛的樂曲。
她說,想用這19首獨奏曲撥動聽者的心弦。“錄制前我有很多想法。因為前兩張都不是獨奏,也比較嚴肅,所以我想錄張輕松一點的獨奏,這樣能凸顯吉他這個樂器。接著就考慮錄獨奏要選哪些曲子。風格、時代,想來想去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規劃,索性就把想錄的曲子寫下來就直接開錄了。錄完發現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曲子,風格多樣,有古典、電子、宗教音樂,民謠,還有點兒現代的電吉他。最后我嘗試給這19首找一個共同點,發現它們都撥動了我的心弦,也希望我的彈奏能撥動別人的心弦,就取名《心弦》。”
曲目親民但不俗
楊雪霏總結,錄制這張專輯也是一次愉快的音樂之旅。為了讓各首樂曲有更出色的音色,她根據不同的曲子使用不同的琴,共用了四把琴來錄制。
她說,雖然專輯曲目很親民,但這19首并不是大俗曲。“很多曲子你知道,但是可能沒聽過吉他獨奏的版本。比如法雅、德彪西,你肯定也沒有聽過吉他版本。希望不彈吉他的人因為聽了這張碟愛上吉他了,或者不懂得音樂的人因為覺得好聽,很想多了解古典吉他。”
改編 保留原味還得加分
在楊雪霏的演奏曲目中,有不少是自己改編的作品。對于改編,她有著自己的堅持,比如曲目一定要選好。“私下練琴可以彈著玩,但如果公開彈,就得選好作品。改編一定要保留原曲的味道、有加分,不管用任何樂器。如果沒加分,還改它干嗎?聽原版就好了。”
這次的新專輯里,楊雪霏特意改編了中國曲目《漁舟唱晚》。她曾經反復修改,錄完音還改了一遍。“我特別喜歡這個曲子,很有魅力,央視天氣預報背景樂就是用的它。我也喜歡古箏版,所以為了體現它的古味,我天天琢磨怎么改。畢竟古箏有十三根弦,吉他六根弦,最后改出來了,我自己覺得蠻有味道。”
楊雪霏表示,她希望以后通過更多的改編,通過找作曲家寫作品,促進中國作品的創作與演繹。“其實吉他挺適合彈中國樂曲,因為它的起源就是中東那邊,由阿拉伯人帶過來的,離我們也不遠,而且大部分的中國樂器都是彈撥樂器,本身從淵源來說離得不是很遠。如果改好了,吉他挺適合彈中國音樂。”
我與吉他
這是件親密的樂器
楊雪霏希望為吉他多吸引些粉絲,尤其是小孩子。因為相伴了快30年,她對古典吉他的感情自然不一般。“雖然鋼琴是樂器之王,能彈的曲子多點兒,但沒有什么是完美的,你不能帶著鋼琴到處走,吉他卻可以被帶著旅行。最主要的還是吉他讓人感覺親密,比如用全身去抱著它,感覺很像一個朋友。18、19世紀是我們(吉他)沒落的時候,那時交響樂出來了,音樂廳也大了,我們的音量比較小。但是20世紀以后我們的黃金時代又來了。”
楊雪霏將琴比作人,也是性格各異的。“琴跟人一樣,有不同個性。比如紅顏色的琴是紅松木做的,聲音熱情一點,白顏色的琴是白松木做的,聲音清晰,適合錄音。”
加塞兒彈出了緣分
楊雪霏一直說與古典吉他的相遇是種緣分,因為太過于巧合。“最開始是在小學的合唱團,音樂老師喜歡吉他,所以我們自彈自唱。接著有了吉他興趣小組,那時候我7歲,知道小提琴、鋼琴,但不知道吉他。父母想讓我學手風琴,湊巧音樂老師說手風琴太重,有一個吉他興趣小組,就把我加塞兒加了進去。”
后來在國外被人問起為什么選吉他彈奏,楊雪霏都說是被吉他選擇,“外國人看到中國音樂家時,都會覺得我們首先是彈鋼琴的,因為中國彈鋼琴的人太多了。雖然最開始不是我自己的意愿,但如果現在再選一次,我還是要吉他”。
楊雪霏坦言,從“被選上”開始,她對吉他的感情充其量是喜歡,直到遇到困難,才感受到和吉他已經密不可分。“我在八十中上學時,老師建議去音樂學院,可我的父母不想讓我把吉他作為專業。就在父母特別反對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樂器。哪怕后來進了音樂學院沒有學習環境,老師同學不了解這個樂器,我自己也覺得沒有前途,但我就是很想去證明,為我的樂器、為我自己。”
聽眾的認可鼓勵我
經歷了困惑期,楊雪霏在大學畢業后,選擇留學英國。現在的她已經是古典吉他演奏家。每當音樂會結束,聽到觀眾對古典吉他由衷的稱贊,她還是會激動。“最給我鼓勵的就是演奏完后,有人說‘哇,不知道古典吉他可以彈成這樣,不知道它可以這么美’。還有人會說好感動,我快哭了。所以我很希望通過自己,讓大家感受到古典吉他的好聽,知道原來它可以彈這么多曲子,表現力這么豐富。”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