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可以使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重新拾起信仰,可以讓一個沒有雙腿的人重新‘站起來’,也可以讓一個對生命絕望的人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昨日上午,由合肥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大湖之約——藝術名家大講堂”(第十九期)在合肥大劇院舉行。中國小提琴演奏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小提琴學會會長盛中國以“音樂與人生”為題,為合肥聽眾獻上了一堂精彩的音樂人生課。
大講堂上,盛中國思想深邃,妙語連珠。他說,對待音樂,要有米盧的快樂足球思維,讓大家能快樂學習和享受音樂。
音樂撫慰人類的心靈
“大湖之約——藝術名家大講堂”馬年的最后一講,市文聯邀請到了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憑借著在中國音樂界巨大的聲望,盛中國的到來,不出意料地吸引來了眾多聽眾。
“杰出的音樂表演大師”、“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國的梅紐因”——這都是世界音樂界權威人士對盛中國的贊譽。盛中國的代表作品《梁祝》等,多年來,深受國內外樂迷們的喜愛。數十年來,盛中國曾多次應邀到世界各地辦獨奏音樂會,并多次與國內外交響樂團和世界著名指揮、音樂家一起同臺演出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人的名曲。
“音樂表達的是人,人的過去、現在的內心。并且,音樂有強大的力量,可以撫慰人類受傷的心靈。”出生于音樂世家,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的盛中國,對于音樂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說,自己雖然沒有什么“肌肉”,但內心卻很強大,這完全得益于音樂的支撐。
盛中國還透露,藝術是觸類旁通的。除了音樂,他對陶瓷鑒賞等都由衷地喜愛。“這些藝術可以互相促進,讓一個人更加完善。”
只有5%的孩子才能成才
盛中國在小提琴和音樂界的知名度,為他在合肥點燃了火爆的人氣。昨日雖然氣溫較低,但依然沒有擋住廣大家長和孩子聽講座的熱情。
對于孩子的音樂教育問題,盛中國解釋說,成為一個音樂家,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良好的音樂天賦,具有超強的才能;二是遇到一個“明師”,明白怎樣因材施教、培養孩子;三是父母愿意并且有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學習。郎朗、李云迪等人的成長經歷,大致都是如此。
“實際上,只有5%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音樂家。”不過,廣大家長不要因此覺得孩子接觸、學習音樂就沒用了,其實音樂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培育孩子健康的內心,為孩子的人生打開一扇成功之門。盛中國如此解釋道。
此外,他還奉勸廣大父母,孩子學習音樂不能攀比,應該多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音樂帶給孩子快樂。“要學習米盧的快樂足球精神,推行快樂音樂。”
中國的民族音樂很經典
什么樣的音樂才算是經典音樂呢?對此,盛中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不過,他也提出,中國民族音樂要不斷地發展,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博得聽眾的喜愛,找出一條更好的出路。
盛中國還把當今的流行音樂和經典音樂比作零食和主食。他說,一個人還是要以主食為主,零食為輔。光吃零食,肯定會不健康。聽音樂也是一樣,還是應該多聽經典音樂。
“文藝工作者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盛中國說,當前,有一種傾向,以娛樂消費代替文化消費,這是不對的。“人都有兩面性,魔鬼琴弦能把人變壞,天使琴弦能夠讓一個人變好。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文化,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