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深圳鋼琴音樂節”舉辦之際,鋼琴演奏家朱諾-馬古利斯獨奏音樂會于10月18日晚八點在南山文體中心小劇場奏響。音樂會結束后,這位享譽國際樂壇的音樂家接受了深圳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鋼琴家朱諾-馬古利斯(Jura Margulis)是貝多芬第四代傳人,不僅如此,他還兼具了俄羅斯古典音樂的血脈傳承。馬古利斯的爺爺老馬古利斯、父親維塔利-馬古利斯(Vitaly Margulis)是著名教育家亞歷山大-霍洛維茨(Alexander Horowitz)的學生,他們均為世界知名鋼琴演奏及音樂教育家。
“敘述比技術更重要”
“古典音樂藝術的傳承脈絡對于音樂家是至關重要的,真正的音樂世界是被一種特有的秩序和力量所主宰,古典音樂家歷代都秉承著至高的信念,無視凡塵盛衰,將投身于古典音樂視為畢生致力的方向!瘪R古利斯表示,自己出生于俄羅斯,長大后又到德國、美國深造,受到俄系和德系兩大重點鋼琴流派的雙重熏陶。演奏會上,他彈奏的樂曲,有些是沒有譜子的,全是自己改編自交響樂、歌劇,用鋼琴表現和聲、管弦,令人耳目一新,如癡如醉。
出生于音樂世家的馬古利斯,自小就在藝術的氛圍中長大,6歲開始學習鋼琴彈奏,祖父、父母、兄長、姐妹都是當代鋼琴演奏家。就他而言,彈奏鋼琴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日常而必不可少。馬古利斯表示,他學鋼琴之初,心中并沒有所謂的音樂理想,“自然而然地觸碰琴鍵,就好比你如果生長在船上,就會掌握航行一樣!
馬古利斯認為,音樂是人類最偉大的藝術之一。“在古典音樂的世界里,你會發現一個比現實社會更美好的領域。它可以是簡樸、宏偉的,也可以是寧靜、有力而優雅的!币虼耍R古利斯表示,學習音樂,彈奏鋼琴,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理解并學會敘述、表達,“作為音樂教育者,除了教授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示范、引導、啟發。這就要求音樂老師必須保持對世界探索的欲望和能力。鋼琴是一種表達的工具而已,要掌握的是音樂本身,不論專業還是非專業,這都是繞不開的話題,探尋世界,去體驗,去表達。”
“不能只有鋼琴語言”
談及音樂教育,馬古利斯表示,古典音樂教育一直在發展,不能和20年前去做比較,“我個人認為,音樂教育不能簡單地分為中、西方兩種模式,而是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差別!痹诤椭袊偻慕佑|過程中,馬古利斯發現,中國孩子更喜歡“做”,而非“想”,“中國孩子在技巧方面尤為專注,而在音樂作品的靈性層面,缺乏‘理解’的體會。”
“在鋼琴演奏中,只學會彈奏一首貝多芬的曲子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理解貝多芬的所有——他的生平、創作、歷史和審美體驗等等,這是一個綜合能力的表現,而不僅僅是一件作品那么簡單。”馬古利斯說:“對鋼琴家而言,不能只有鋼琴語言,還應該有創作語言、歷史語境、表達方式。通過音樂作品表現的不止是音符和旋律,而是一個多元的、豐富的世界!
馬古利斯告訴記者,目前自己每天練琴會在4個小時左右,“因為我已經掌握如何盡快練習,以備所需。而在20年前,當我年輕的時候,曾嘗試在一周的時間內,每天習琴12個小時,著迷時達到14個小時。”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