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代同行的“老頑童”
雖然名叫閻肅,但這位85歲的老爺子一點兒也不嚴肅。
相反,笑是他的招牌表情。每次見到院里的電工、水工、清潔工,他都笑呵呵地打招呼。工作上遇到難題,他也哈哈一笑,穩定軍心,一派大將風度。
自編寫歌劇《江姐》成名以來,閻肅一直以樂觀豁達的形象示人。近年來,他多次擔任青歌賽、星光大道等綜藝大賽評委和春晚等大型文藝晚會的藝術顧問,把歡樂帶給千家萬戶。
然而,人們暫時聽不到他爽朗的笑聲了。今年9月底,在結束“9·3”晚會顧問策劃工作后不久,閻肅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梗,至今已昏迷50余天。
“神奇的老頑童”
閻肅住院后,朋友們陸續前去探望。在他們或長或短的講述中,記者逐漸拼湊起這位著名劇作家的形象。
“閻肅是個很簡樸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永遠穿雙布鞋、拿個很普通的水杯、開會拎個普通的文件袋,甚至是紙袋。”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原局長秦威回憶說。
在閻肅家里,臥室一角擺上張老式書桌,算是他的工作室。一張坐了20多年的老藤椅,左邊扶手和靠背上分別磨出一個大洞。創作遇到瓶頸時,閻肅從藤椅上起身,在臥室和客廳里來回踱步,或者在床上躺一會兒,好點子就來了。
“他紀律性很強,開會從來都是提前半小時到。”同事孟慶云笑著說。
盡管已經85歲了,但閻肅仍然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文化部原副部長陳曉光記得,“他遇到感興趣的話題就睜大眼睛,緊閉嘴唇,探出腦袋去聽。”
他每天讀報、看電視,對流行的東西來者不拒。一次,同事舒楠為某電視劇的主題歌譜曲,沒有思路時請教他,他看后認真地說:“你為什么不把它寫成周杰倫式的說唱音樂?”于是,舒楠在音樂中加入16個小節的Rap,并大獲成功,從此認為閻老是“神奇的老頑童”。
此外,他自稱是李宇春的粉絲——“老玉米”,在“神曲”《江南style》和《小蘋果》火起來之前就推薦同事關注,在創作疲憊時會玩一玩電腦上自帶的小游戲。
“如果總感覺老了,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你就要落在時代后面。”閻肅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自己也是個“80后”——80歲之后。
2014年10月15日,這位“80后”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時脫稿提出:“我們也有風花雪月,但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
“嘿!老爺子等于給所有人抖了個大包袱!”他的一位朋友評價。
事實上,這4個字包含著這位軍隊文藝戰線老兵沉甸甸的思考。從藝65年來,他“始終唱響主旋律”,但他的作品里幾乎沒有“硬梆梆”的東西。“他始終依靠真誠去征服觀眾,”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作曲家溫中甲評價,“他在創作時不是簡單地把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直接放在作品里,或是做標語口號式的處理,而是用一種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懷,追求藝術的質樸和完美。”
孟慶云記得,1992年他和閻肅合作創作歌曲《長城長》時,一致認為要把這首歌“寫得人性化一點兒”。“比如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像拉家常一樣。”孟慶云建議。
閻肅立刻心領神會,第二天就把詞寫了出來:“都說長城兩邊是故鄉,你知道長城有多長?它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它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20余年過去了,這首歌依然作為經典在祖國大地傳唱。
“老姜,你看他的腳動了!”
87歲的姜春陽10月初才知道閻肅住院的消息。他是歌劇《江姐》的3位作曲者之一,也是閻肅的老戰友。兩人一個作詞,一個譜曲,從1956年就在一起合作。
9月底,兩個老戰友曾通過電話,閻肅還在電話里唱了一首兩人合作過的軍歌,“從頭唱到尾,興高采烈,慷慨激昂”。
但沒過多久,就傳來閻肅住院的消息。“不會吧?”姜春陽非常吃驚,因為在他的印象里,閻肅精力充沛,“他怎么會住院呢?”
姜春陽腿腳不方便,走路都要人扶,但他還是執意要去看望老戰友。到了醫院,他發現閻肅已經被轉移到重癥監護室,“心里咯噔一下”。
“隔著窗戶,我一看閻肅躺在那里,戴著氧氣罩,眼睛也不睜。”他回憶說。
“閻肅,你要挺住!”他對著病床上的戰友大聲喊,“你還記得我們當年為寫一部歌劇到西藏,去唐古拉,翻五道梁,你是怎么堅持過來的?”“你忘了你寫的《軍營男子漢》嗎?你要像個男子漢!”
沒想到說到這里,閻肅的愛人李文輝忽然驚喜地喊:“老姜,你看他的腳動了!”
在重癥監護室待了十幾天后,閻肅由深度昏迷轉為中度昏迷。姜春陽非常激動,他認為自己用往事“激活”戰友的策略奏效了:“我為什么提這些?因為我了解他,一提創作那種興奮、熱情,能讓他清醒過來。”
住院前,閻肅告訴姜春陽,之前他們合作過的一首軍歌反響不是很大,他想重新錄制推出,姜春陽一口答應下來。沒想到歌錄完了,閻肅卻陷入昏迷。幾天后,姜春陽把錄好的歌存進女兒的手機,到醫院二話不說就開始播放。播完了,87歲的老頭提高嗓門問:“閻肅,你聽見了沒有?!”
他的作品是時代的強音
那首昔日舊曲也把姜春陽拉回當年的記憶。他大聲講出和閻肅合作的故事,眼睛里閃著興奮的光。據他回憶,閻肅創作《江姐》只用了18天。
那是1962年,剛結婚1年的閻肅正要休第一次探親假,他帶著小說《紅巖》登上了去妻子老家的火車。“18天假期,老閻一直把自己關在家里搞創作。”愛人李文輝說。假期還沒休完,閻肅就回到北京找姜春陽:“老姜,我等不了了!我寫出來了!”
“看看,閻肅是多么敬業、多么勤奮!”姜春陽布滿皺紋的臉上滿是佩服。后來,《江姐》紅遍大江南北,被傳唱了幾十年,李文輝也自豪地說:“當年在上海演出,一共演5場,有的人連續5次排隊買票,有的人連歌詞、臺詞都背下來了。”
即便是昏迷前,85歲的閻肅仍保持著勤奮的工作狀態。他是一個多產的劇作家,同時擔任春晚、雙擁晚會等大型文藝活動的藝術顧問,以及星光大道、青歌賽、紅歌會等綜藝大賽的評委。同事姚明曾編了兩句打油詩打趣他:“文工團里當元老,央視晚會常撰稿。”
當然,社會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說閻肅都這么大年紀了還老在電視上拋頭露面,那為什么人家不邀請你,不邀請我呢?”姜春陽為老戰友辯護說。他認為閻肅博聞強識,創意也多,最關鍵的是“他知道這個時代需要什么”。
事實上,“知道時代需要什么”一直貫穿于閻肅的創作生涯。“改革開放之初,社會上感覺穿軍裝掉價了,他用《軍營男子漢》的響亮歌聲告訴人們,天下最優秀的男人是軍人;長期在和平環境下,人們的國防意識有所淡化,他用一首《長城長》喚醒了多少赤子情懷……”姜春陽說。
“他的歌有一種境界和力量。”因演唱《敢問路在何方》而家喻戶曉的蔣大為說。他認為,閻肅寫《敢問路在何方》不僅是寫《西游記》里的師徒4人,也是在寫整個時代。“在改革的大潮中,一個企業、民族乃至國家的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它唱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鼓舞著全中國人民。”
他聽朋友講,在經濟困難的時候,海南的領導對企業家們說:“你們要學會3首歌:第一首是《國際歌》,第二首是《國歌》,第三首就是《敢問路在何方》。”
還有那首《霧里看花》。1993年,閻肅受邀為央視“3·15”晚會寫一首“打假”歌曲。“總不能寫化肥是假的,農藥是假的,皮鞋是真的吧?”他開玩笑說。一天晚上,孩子在家里看電視劇,他忽然看到川劇《金山寺》里韋陀菩薩“開天目”的片段,頓時來了靈感。“既然分不清真假,那就‘借我一雙慧眼吧’”,于是《霧里看花》一氣呵成。
“有人從中看到‘打假’,有人從中看到愛情,也有人從中看到那個時代社會中的迷茫情緒。”據姚明分析,正是這種包容性讓閻肅的歌曲擺脫“易碎品”,擁有穿越時間的力量。
“從毛澤東時代一直到今天,他的作品都是時代的強音。”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作曲家溫中甲評價。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