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華沙圓滿落下帷幕
當進入這座美麗的音樂殿堂——華沙音樂廳時,我被這里濃郁的肖邦音樂氛圍深深吸引,讓我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迫不及待的想去親身感受肖邦美妙醉人的音樂旋律。
在這座音樂圣殿中,今年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盛裝啟幕。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世界著名鋼琴比賽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鋼琴比賽之一,在全球享有極高的聲譽,從1927年開始每五年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辦一次,已經有80年的歷史,記載著現代鋼琴家們的年少風華,更是二十世紀以來鋼琴演奏史不朽傳奇的見證。
2015年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從10月1日開始,共有78位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鋼琴家入圍。其中,中國共有15位選手挺進正賽,來自日本的有12位選手,韓國的有9位,7位來自俄羅斯,5位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三國各有3位選手,另外還有匈牙利、法國、克羅地亞、烏克蘭、捷克、希臘、印度尼西亞、拉脫維亞、烏茲別克斯坦、羅馬尼亞、白俄羅斯的鋼琴家入圍。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其中有相當多的外國參賽選手均為華裔。
第十七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現場
經過5天的激烈角逐,共有43位參賽選手進入了第二段比賽,其中包括8位波蘭選手、5位中國選手(賈志超、孔棋、王超、徐子、張程)、5位日本選手、5位韓國選手、4位美國選手, 3位俄羅斯選手、3位加拿大選手、2位意大利選手、2位匈牙利選手、2位法國選手、2位克羅地亞選手、2位烏克蘭選手、2位捷克選手、2位拉脫維亞選手和2位英國選手。
雖然今年入圍的中國青年參賽者們最終無緣比賽桂冠,但是他們的演奏實力已經得到了評委會和觀眾的認可,這將是他們在未來鋼琴演奏道路上的寶貴經驗和財富。
華沙當地時間10月12日,第二階段比賽結束,經過4天的角逐共有20位進入了第三輪比賽,其中3位美國、3位韓國、2位加拿大、2位俄羅斯、3位波蘭、2位加拿大、1位日本、1位烏克蘭、1位意大利、1位克羅地亞、1位拉脫維亞和唯一一位中國選手徐子晉級到第三輪比賽。從10月14日至16日將展開本屆肖賽的第三輪爭奪,屆時將僅剩10名選手進入最終的決賽。10月17日本屆肖賽的第三輪的20名選手比賽中,徐子作為唯一一位晉級到第三輪的中國選手,未能晉級到最后的決賽。Seong-Jin Cho(韓國)、Aljo?a Jurini?(克羅地亞)、 Aimi Kobayashi(日本)、Kate Liu(美國)、Eric Lu(美國)、Szymon Nehring(波蘭)、Georgijs Osokins(拉脫維亞)、Charles Richard-Hamelin(加拿大)、Dmitry Shishkin(俄羅斯)、Yike (Tony) Yang(加拿大)等10位選手將角逐最后的肖賽冠軍。
在經過15天的激烈比賽,各國高手相竟角逐,第17屆肖邦國家鋼琴大賽終于在波蘭時間10月20日當晚圓滿結束。10月21、22和23日,華沙音樂廳舉行了精彩紛呈的獲獎者頒獎音樂會。
本屆鋼琴比賽依然由華沙愛樂樂團伴奏,樂團成立于1901年,擁有11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東歐地區最知名的樂團之一。華沙愛樂樂團的首場音樂會舉辦于1901年11月,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音樂會由時任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的伊美爾·米爾納斯基親自指揮,并由當時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帕德雷夫斯基擔任獨奏。1927年開始,華沙愛樂樂團作為世界著名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官方合作樂團,在比賽的決賽階段擔任現場演奏。1955年2月,華沙愛樂樂團被授予“波蘭國家愛樂樂團”稱號,標志著樂團被認可為波蘭音樂領域的翹楚。1956年10月,華沙愛樂樂團開創了被稱為“華沙之秋”的第一屆當代音樂國際藝術節,如今已為世界最重要的國際藝術節之一。
坐在燈火輝煌的華沙音樂廳,聆聽各國選手高水平的演奏,來自韓國、日本、波蘭、克羅地亞、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的參賽者們,爭相角逐,異彩紛呈。他們用不同的演奏風格,迥異的演奏技巧,時而發出幽怨凄婉,扣人心弦的音樂,時而是激越的旋律與和聲的交融,演奏精彩傳神,演奏著為人熟知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讓千余名觀眾共同分享著一臺聽覺上的饕餮盛宴。
肖邦學院院長亞瑟·斯克萊內爾(Artur Azklener)說:“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由波蘭鋼琴家耶日·祖拉夫劉易斯(Jerzy Zurawlew)教授創辦,在著名音樂家肖邦的故鄉波蘭首都華沙的華沙音樂廳舉行。比賽得到波蘭政府的資助,為每屆大賽提供500萬茲羅提(約人民幣1000萬元)的補助金。”
第一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在1927年1月23-30日舉行,地點是華沙愛樂音樂廳。1932年和1937年的比賽同樣在那里舉行。1942年的比賽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沒有舉行。戰后的第一次比賽第四屆比賽在1949年舉行,地點在“羅馬”音樂廳——當時華沙愛樂樂團和歌劇院的臨時所在地。那屆比賽成了肖邦逝世100周年的一大盛事。再下一次比賽是在1955年舉辦,當時在二戰中被炸毀的華沙音樂廳剛剛重建完成。
戰前和戰后1955年、1960年、1965年的比賽都在冬天舉行,接近2月22日,也就是肖邦誕生的日子。后來由于2月份比賽選手和評委都容易出現較多疾病,以后的比賽安排在作曲家的忌日10月舉行。從1957年開始,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從屬于國際音樂比賽聯盟,是這個聯盟創辦者之一。1927年第一屆比賽,來自8個國家的26名選手參賽,之后比賽迅速擴大,并且吸引越來越多的選手參賽。1980年,來自36個國家的149名青年鋼琴家參加了比賽,11屆到14屆也有數量接近的選手參加,今年2015的肖邦國際鋼琴大賽收到了全世界450名青年鋼琴家的肖邦音樂光盤,參賽數目到了史上之最。
手中捧著一本印刷精美,設計新穎的《2015年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手冊》,這是在與肖邦與歐洲音樂節藝術總監斯塔尼斯拉夫·勒什欽斯基(Stans?aw Leszczynski)先生初次見面時,他送給我的精美禮物。從中了解到:肖邦一生創作了大約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鋼琴曲,著名的有:兩部鋼琴協奏曲、三部鋼琴奏鳴曲、四部敘事曲、四部諧謔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練習曲、十八首波蘭舞曲、四首即興曲等等,被譽為“鋼琴詩人”。參賽選手幾乎要演奏肖邦所有的鋼琴曲目,難度之大,對參賽者有著很大的挑戰。
比賽每屆頒發六項大獎及特別獎,賽項的特色是,評判會根據參賽者的實際表現來評定獎項。若他們認為某一獎項無人有足夠資格獲獎,便會從缺,而不會有遞補者。
評委中的明星陣容一直是比賽的焦點之一,作為二十世紀鋼琴演奏史不朽傳奇的見證,自第二屆賽事開始,組委會就力邀世界各國最著名的藝術家們擔任評委,在今年的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的評委席上我們看到歷屆冠軍得主和肖邦作品特殊獎演繹者,對觀眾來說可以一覽各位大師的尊榮。
評委團主席是有著崇高威望的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Katarzyna Popowa-Zydroń),她是神話般的鋼琴教育家。1973年畢業于格但斯克國立音樂學院,1975年參加華沙國際肖邦鋼琴大賽并獲得最高榮譽獎。同年,在意大利車爾尼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并于1978年慕尼黑國際鋼琴大賽中獲榮譽獎項。目前,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在波蘭比得哥什國立音樂學院任教,為鋼琴系資深教授。她擔任著世界上許多鋼琴大賽的評委,同時她還擔任鋼琴大師班,研討會以及國內外眾多知名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多次參與國內外眾多世界級交響樂團和室內樂團的比賽和演出。她演奏的曲目包括從巴洛克風格的作品,以及橫跨20世紀眾多音樂大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德彪西、巴托克等。可以說,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是波蘭當代音樂的領軍人物。七十年代波蘭國家級音樂家。音樂評論家這樣評價她: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的演奏,現代、簡單而充滿爆發力。對于貝多芬,肖邦等知名音樂家作品的演繹,完整而獨樹一幟。她所表現出的,豐富多彩的鋼琴音色和超強的鍵盤控制能力,是這位鋼琴大師一流的音樂技巧和精湛個性的完美結合。使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她輕松而浪漫的音樂世界當中。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并常常出現在世界鋼琴大賽德領獎席上。第十五屆國際肖邦大賽冠軍布雷查茲,就是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的親傳弟子。這位年輕的肖邦大賽的冠軍,是迄今唯一一個同時囊括包括波蘭舞曲﹑馬祖卡舞曲﹑協奏曲等所有樂曲種類最佳演繹獎的大滿貫得主。可以說,卡塔琳娜·齊德隆·波波娃在國際樂壇中擁有其不可撼動的權威性和極高的地位。
有著鋼琴“女祭司”之稱的阿根廷人瑪爾塔·阿格里奇(MarthaArgerich)也來了,她是肖邦鋼琴比賽中一位不可或缺的評審人物。她是阿根廷鋼琴家,出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5歲首次登臺演出,8歲多次參加公開演出莫扎特、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1955-1957年,在維也納師從古爾達,后又在日內瓦拜帕蒂夫人和馬加洛夫為師。1965年在華沙第七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中獲第一名,波蘭唱片公司在現場錄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的唱片,令其名揚全球。她的演奏風格浪漫豪放,雖然她的演奏充滿吉普賽人的奔放熱情,但有時也具有陰沉憂郁的格調,表現出一種內在、沉思的詩意。她的演奏技巧過人,音色鏗鏘有力,不愧為當代杰出的女鋼琴家;她喜愛舒曼、肖邦的作品,同時也演奏現代作曲家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樂曲。
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亞洲評委、世界級鋼琴大師鄧泰新與最年輕的評委李云迪,亞洲評委功不可沒,讓世界看到亞洲人對音樂的重視與喜愛。
鄧泰山是一位越南鋼琴家,在1980年10月波蘭華沙舉行的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得金獎及一系列特別獎項,他是贏得此項西方最高級別的國際鋼琴比賽大獎的第一位亞洲人。如果人們想到他早期接受鋼琴訓練及發展的地點是在飽受戰爭破壞的祖國——越南,那么他的成功就更顯非凡了。一般人很難想象,越南會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孕育出一位世界級的鋼琴大師——鄧泰山。鄧泰山是一位讓歐洲人頂禮膜拜的大賽冠軍。他是越南人,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二十年后,中國的李云迪再次問鼎這一賽事。
第十七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陣容強大,中國青年鋼琴家李云迪位列其中
李云迪(YUNDI)是首位擔任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中國評委,1982年10月7日出生的他也是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會最年輕的評委。
在每晚比賽開始之前,都要對評委一一介紹,每當念到中國評委“YUNDI”的名字時,全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現場的華人幾乎全都矗立鼓掌,向這位年輕的評委致以最誠摯的祝福。李云迪說:“我與肖邦確實有著深深的緣分,我認為是再恰當和貼切不過了。今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希望將這次機會當作自己一次學習進步的機會,對肖邦的感情更加深厚,對肖邦作品的理解更為深刻,這樣才能演奏好肖邦的作品,才能把肖邦的作品風格及內心情感傳遞給世界人民。我的鋼琴之路一路走來,是肖邦音樂伴我成長,我感謝肖邦,感恩波蘭。”
李云迪是知名國際鋼琴家、中國音樂協會委員、重慶政協常委。2000年,李云迪就是通過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頭銜而名聲大噪,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中國人。2001年,首登春晚舞臺為觀眾演奏;同年,作為第一位中國鋼琴家與環球DG唱片公司簽約,并開啟音樂會世界巡演。2003年,《李云迪·李斯特》專輯獲得德國經典回聲大獎和《紐約時報》年度唱片獎。2008年與DG解除合約,2010年簽約EMI,并獲得波蘭“榮耀藝術”文化勛章和全球第一本“肖邦護照”。2012年,李云迪與環球唱片公司再次簽約,重返DG,并推出唱片《貝多芬奏鳴曲》。2013、2014年連續兩年每年在中國舉辦30余場音樂會巡演。2015年,受邀擔任第17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
跨越時空200年,肖邦,這位19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杰作——肖邦音樂,通過歷屆大賽,從青年演奏家的指尖里,不斷流淌,得以傳承……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