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一場主題為《云之南˙紅河篇》的大型交響音樂會將將在紅河大劇院舉行,紅河人民將迎來一次交響音樂文化的盛宴,而這次演出的主角是中國頂級、世界一流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為何國家頂級的交響樂團會的專場音樂會會選擇在祖國西南邊陲的紅河舉辦?為何音樂會會中演出的8個曲目都充滿了濃濃的紅河風情、紅河元素?讓我們走近他們,娓娓道來......
32年前的一次采風,與紅河結下不舍的情緣
1983年的一天,中央音樂學院5名20出頭大二學生,在交通極不便利的條件下,跋山涉水來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深入采風,當他們翻山越嶺行至紅河縣阿扎河鄉垤施洛孟村,疲憊不堪的他們受到當地哈尼族、彝族村民的熱情款待。他們聚在一起,唱著唱不盡的山歌,跳著跳不完的舞蹈,喝著喝不醉的米酒……濃郁的民族風情,讓他們愛上了紅河,愛上了紅河的人,創作出了交響組曲《彝歌》。5名大學生的領隊就是現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組員還有郭小笛、趙石軍、李濱揚、陳曉勇等。如今,他們都已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曲家。
時光回到2015年5月11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宣部等關于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要求,落實好習總書記關于保護傳統哈尼梯田等云南民族文化重要指示精神,當年的小伙伴們再次聚首,為了心中的音樂夢想、為了那份不舍的情緣,如今已是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長的關峽、中央廣播藝術團的作曲家郭小笛、東方歌舞團的作曲家趙石軍會同指揮家邵恩、作曲家黃薈等再次深入我州采風。
當這群平均年齡60歲的作曲家艱苦跋涉行走在有1300年歷史的哈尼梯田中,與哈尼人在土屋前、庭院里如饑似渴地汲取著那古老而鮮活的曲調,重返故地的音樂家們不斷地回憶著當年采風時的一幕幕場景,在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海洋中深深的醉了……
當他們行至著名的哈尼多聲部合唱的發源地——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村時,恰逢雨過天晴。興致不減的作曲家們被雨后天上的彩虹籠罩,背后山上是一片片剛剛插過秧而露出翠綠的梯田,梯田用紅土勾勒出無序卻有型的曲線。耳邊,哈尼人歡快的節奏撩撥著人們的心弦,山谷中回蕩的哈尼多聲部合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采風中首先“驚到”他們的是哈尼古歌《祖先的歌》,演唱者是來自元陽縣的國家級傳承人朱小和與其弟子們。那仿佛來自遠古的聲音元素,那發自胸腔厚重的嗡嗡震顫,悠悠蕩蕩地在山谷中如云霧般慢慢散播去。一種神圣、一種訴說、一種榮耀悠然而起。哈尼族千年前從藏羌地區歷盡滄桑遷移至此,在深山無人區得到一片免受侵擾的棲身之地。惡劣的環境卻激發出他們的智慧和執著,他們將陡峭的山林改造成層層梯田,用上滿下溢的原理,依靠上天的賜福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族人繁衍至今。他們世代勤勞耕作,在上山吃肉(打獵)、下山種地、山腰生娃的平淡生活中創作出世人難以想象的美麗畫卷。
其后令音樂家們“目瞪口呆”的是《哭嫁歌》,演唱者是李成英等四位。其哭唱大意為:“阿媽養大的女兒,梯田養育的姑娘。女兒啊,你是阿媽心頭的一塊肉,你是梯田邊的一朵花,秧苗長大要嫁給梯田,女兒長大要嫁給梯田漢子,世間沒有不嫁的道理,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歌曲演唱得真情真意,哭得淚流滿面,該跪時真跪,該攙時真攙。但其合理的對位、和聲卻絲絲入扣絲毫不含糊。一個日常生活現象,提純至藝術形式,這其中最珍貴的莫過于真實。《哭嫁歌》就將這種真實實實在在地呈現在他們的面前。
藝術家們這次重返紅河,不是一次普通的采風,而是他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的再出發,為的是讓流傳千年的哈尼古歌與中國民族交響樂相結合,通過藝術家們的努力,創作出真正高峰式的作品。
就是這次采風活動,關峽與紅河州敲定,10月18日國家交響樂團將在紅河大劇院舉辦一次大型交響音樂會,內容全部源自采風創作的具有紅河元素的音樂作品;也是這次采風,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創作實踐基地將落戶于紅河;也就是這次采風,音樂家們激發了無盡的創作激情,邵恩準備寫出四樂章管弦樂作品《哈尼音畫》,黃薈創作的《絲路組曲》之云南篇也將推出……
8個演出曲目,突顯紅河元素紅河身影
10月18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將在紅河大劇院演出的《云之南·紅河篇》大型交響音樂會,共有8個曲目,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一、《節日序曲》,作曲關峽;二、音樂會小品兩首《跳弦·玩場》,作曲黃薈;三、女聲獨唱《哈尼人》,作詞伍皓、陳道斌,作曲李珂,演唱孫榕;四、小提琴提奏曲《紅河音詩》,作曲張難。下半場:一、鋼琴協奏曲《哀牢狂想》,作曲張朝,鋼琴獨奏,黃紫楠;二、女聲獨唱《阿波毛主席》,作詞陳士可,作曲張難,演唱雷佳或陳俊華;三、《彝風·彝韻》,作曲關峽;四、《阿細跳月》,作曲黃田。交響音樂會中還有紅河人民都很熟悉的《六穿花》《三步弦》《西廂壩子一窩雀》等本土經典曲調。不僅都充滿了濃濃的紅河風情、紅河元素,而且還將出現了幾個紅河人的身影。他們分別是作曲家張難、張朝和歌唱家孫榕。
張難不僅創作了《阿波毛主席》那樣膾炙人口的歌曲,更曾擔任州歌舞團團長多年。這次演出中的小提琴協奏曲《紅河音詩》和女聲獨唱《阿波毛主席》兩個曲目,就是他作的曲。其創作的《紅河音詩》,曾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哈尼之歌》《紅河組曲》《山林之夜》《云南革命民歌合唱六首--“金鳳子開紅花》《阿波毛主席》《我愿做云南的云》《馬纓花》《輕輕地喊一聲紅河》《愛滿紅河》《苗山歌》《月圓的時候》等受到廣泛贊譽。
而鋼琴協奏曲《哀牢狂想》的作者張朝也是紅河人。世界著名音樂出版社德國朔特公司簽約作曲家;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四個一批人才”“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獲得者;曾榮獲過“文華獎”“金鐘獎”“ 五個一工程獎”及國際多項獎勵。主要作品有:鋼琴曲《皮黃》《中國之夢》《滇南山謠三首》;弦樂四重奏《圖騰》;合唱《春天來了》;二胡協奏曲《太陽祭》、柳琴協奏曲《青銅樂舞》,民族管弦樂套曲《七彩之和》;森林舞臺劇《邊城》;舞劇《草原記憶》;音樂劇《甘嫫阿妞》《魔幻仙蹤》;舞蹈詩《銅鼓》《云頂飛歌》;電視劇音樂《鳳求凰》《東方朔》《寶蓮燈》《四十九日祭》等。
女聲獨唱《哈尼人》的演唱者孫榕,更是我們紅河姑娘,現為中國煤礦文工團青年歌唱家,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自幼學習鋼琴,l99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云南藝術學院附中鋼琴專業,在讀期間又兼學了聲樂專業,先后師從于徐曉林老師和白定蓉老師。199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2013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攻讀碩士。1999年文化部和首都老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推新人大賽》中榮獲美聲唱法銀獎,并獲全國十佳歌手稱號。2002年1月通過初賽并成為代表中國參賽的兩名選手之一赴奧地利參加莫扎特國際聲樂大賽,獲優秀獎。2003年1 2月參加第二屆‘金色彼岸之聲”全國新人新作比賽獲專業組美聲唱法銀獎。主要演唱的作品有《夢中的家園》《讓我們也擁抱世界》《向你致敬》《魚兒水草》等等。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