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OR熱門?
從鋼琴到嗩吶
—量“身”定制藝術特長
鋼琴、小提琴、古箏……這些樂器中的大熱門幾乎在每年的藝術特長生中一抓就是一大把。
在大關小學今年六年級的民樂隊中,僅有2班的何樂為一個人負責吹奏嗩吶。作為樂器中的“冷門”,即使把全校會吹嗩吶的孩子加起來,也寥寥無幾。
在進小學之前,何樂為學的是鋼琴,是什么因素讓他做出了改變呢?
選擇之前想一想,
什么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和許多家長一樣,在何樂為上小學之前,他的媽媽詹女士給孩子報的興趣班是鋼琴。幾個要好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上課,不僅有個伴,學習考試的信息也互通,對于大家來說是選擇熱門樂器的一大優勢。
而在兒子進入大關小學后,詹媽媽了解到大關小學有屬于自己的民樂隊,民樂表演是學校力推的一大教育特色。另一方面,詹媽媽發現樂為對鋼琴的練習并不“感冒”,“在家的時候,常常會丟下鋼琴自己跑去玩了”。于是,她想到是不是該給孩子換一門樂器。
因為小樂為長得有點壯,老師推薦他可以利用自身肺活量的優勢學習一種吹奏樂器。“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笛子,另一個就是嗩吶,但我覺得學笛子的人太多了,于是我們選擇了嗩吶,這個位置在民樂隊也很稀缺。”詹媽媽說。
很快,她就發現樂為的條件與嗩吶真的是一拍即合。別看人家表演嗩吶的時候感覺挺簡單,其實這種樂器非常考驗表演者的功力,一來肺活量不足的人高音吹不上去,二來嗩吶不像鋼琴那樣有音準,對表演者的聽力和掌控能力要求很高。不過,幸好樂為之前練習過的鋼琴就為他打下了好基礎,有一定的底子在,而且小家伙向來聽覺敏銳,所以吹起嗩吶來得心應手,目前已經考到了八級。
對于這樣的一次選擇和改變,詹媽媽自己也覺得很滿意。她覺得與其思考別人在學什么,好不好學,不如多想一想孩子自身的條件和興趣,如果自己不明白的,可以多請教學校里的老師。
藝術首先是一種愛好,
然后才是升學的砝碼
在樂為剛讀一年級的時候,詹媽媽就有想法讓孩子將來報考藝術特長生了。
面對接下來即將到來的小升初考驗,樂為選擇的表演曲目是嗩吶獨奏《山鄉春》,這是一首中級難度的曲子。對于考過八級的樂為來說,不難。詹媽媽說,其實選表演曲目和選樂器一樣,也要為自己“量身定做”。《山鄉春》中有大量的起承轉合,有張有弛,除了要吹得正確之外,表演者的表現力也很重要。“如果選擇過難的曲目,可能孩子就會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吹得正確與否,而不能給人一種曲調豐滿的展現力。”而恰恰表演能力,是何樂為的一個優勢,決不能抹殺。
不過詹媽媽覺得,學習一門樂器意義遠不止于此。
學樂器的人都知道,不論多忙,每天至少都要有固定的一到兩個小時來練習,而在小學階段沒有課業負擔的孩子尚且可以做到,到了中學以后就很難堅持。和絕大多數的家長一樣,詹媽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覺得應該為孩子多考慮幾條出路,“他現在作為一名特長生,以后到了初中、高中漸漸地沒有時間練習了,又或者有了別的愛好,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只抓著這一個特長不放。”
除了保持好平時的學習成績之外,詹媽媽覺得家長應該多給孩子整理一下心態,不要把特長生的考試看得太重,而應當做一門愛好來對待。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