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師范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高等師范本科院校,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文脈傳承,底蘊豐厚。學校北依洛河,碧水東流,楊柳堆煙,流傳著洛神宓妃的美麗傳說;南望關林和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泱泱萬佛,蜚譽寰中,綻放著世界文化遺產的璀璨光芒。
洛陽師范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道師范學校,歷經省立河洛道師范學校、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省立洛陽師范學校、洛陽師范專科學校、洛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諸階段,200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2007年,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近年來,學校獲得“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信息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商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國土與旅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21個學院,4個公共教研部,61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藝術學、農學等10大學科門類。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4000余人。
學校始終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以質量工程建設為主線,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現有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9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精品課程和雙語示范課程等18門,省級教學團隊5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獲批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63項、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57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65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9項、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獎8項。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文化改革發展人才培養基地1個。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余人,高級職稱人員440人,占專任教師的37%;具有博士學位人員220人,碩士學位人員760人,碩士以上學位人員占專任教師的82%。教師隊伍中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等各類優秀人才200余人。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實施“科研強校”戰略和“學科帶動”戰略。現有中原經濟區智慧旅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綠色無機保溫材料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12個,“激光光譜技術重點實驗室”、“物聯網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市級科研平臺13個。近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規劃項目和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0多項,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并被《SCI》、《EI》收錄的學術論文1000余篇,榮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300多項。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與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美國中密西根大學、美國克拉克大學、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愛爾蘭卡羅理工學院、愛爾蘭沃特福德學院等院校合作辦學,并加入了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
學校現有安樂、伊濱兩個校區,安樂校區占地1000余畝,伊濱校區規劃用地2850畝。其中,占地560余畝、建筑面積27.7萬㎡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4000余名師生順利入駐,成為新家園的見證者和守護者;建筑面積近40萬㎡的二期工程已經開工,預計2016年百年校慶時全部落成,實現整體搬遷。學校固定資產總值約8.78億元,圖書館藏書近200萬冊,中外文期刊4741種,電子圖書30萬余冊,是中國知識工程文獻檢索二級中心。學校建有“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園網絡,是“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學校”。
目前,學校正按照“以人為本,以文為魂,以水為韻,功能合理、生態和諧、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全力推進新校區建設,力爭建成環境優美、功能合理、文化氣息濃厚的大學校園。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堅持“建新校、強內涵、惠民生、促和諧”協調發展,深入實施“一工程五戰略”,加快推進“兩大跨越”建設步伐,為建設成為一所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以教師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