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音響學原理,每個準確的樂音都有其固定振動的頻率,如果奏出的每個音符合振動頻率,那么這些音是準確的,反之就不準確。
音準是二胡演奏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由于二胡沒有指板和品位,音的高低" 63 " 沒有具體位置,完全憑演奏者對音高的感覺和對樂曲的理解來掌握。因此音準的控制有相當難度。在演奏中若想輕松而有把握地奏出一連串準確的音,除了按音和換把等技巧外,最重要是聽覺對音高的判斷與控制。一個音高感覺極為敏銳的演奏者,在聽到自己演奏中有不準的音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于是便下意識糾正左手的動作,直到音準了為止。這充分說明了聽覺對控制音準的重要注。首先應訓練演奏者的內心聽覺,然后才是在聽覺指導下調整手指按音的位置和換把的分寸,這個訓練辨別和控制音準的過程需要演奏者自始至終集中注意[FS:PAGE]力,否則是不可能訓練好音準的。
下面就一些音準問題指出解決辦法:
1、空弦音不準。在練琴或演奏之前應調準空弦音,就象樂隊演出前的校音一樣。同時嚴格按d ,一a ’音校內外弦。
2、演奏中音不準。在音樂進行中音與音之間應有準確概念,同時應注意指距寬窄。最常見的是半音關系不準確,往往指距偏寬,使小二度偏大,音偏高。半音關系一般在七聲音階的三四級和七八級之間,旋律上行時七級音應略高一點,以增強導音到主音的傾向性。此外由于二胡定調常使半音的指法變動,如D 調的半音在二三指之間;G 調原把位的半音在外弦一二指之間,內弦卻在二三指之間;F 調的半音在三四指之間… … 因此應根據不同調的指法加強調式音階練習,注意各個調指距寬窄的變化。
上面兩個問題的音準應通過“練耳”來解決,要多聽鋼琴的音階、音程,進行內心模唱,以盡力提高辨別音高的能力,同時在訓練中適當運用保留指,以加強每個手指間的指距感。
3、虎口持琴位置不固定影響音準。在原把的練習中虎口貼琴桿位置應以一指落下的音準確為基準,不要過高或過低。另外,一些手小的人在按四指時虎口持琴位置下移,造成音偏高。糾正的辦法是:虎口貼琴桿位置不動,手掌稍為側下按四指,用后恢復正常手型。
4、換把音不準。在演奏中左手上下移動把位也是造成音不準的重要原因之一。糾正的力、法是:演奏者內心要有換把后的音高概念。首先必須熟練掌握每一把位的音準,然后才是換把的準確性與分寸感。換把時必須克服緊張的心理障礙,左手臂、手腕感覺要輕松,大腦指揮手移到準確位置。只要方法正確,經過長期訓練,手臂就能有分寸的上下移動,音準也隨之而解決了。
5、揉弦音不準。初學揉弦時,因為掌握不好揉弦的幅度、快慢、輕重等的均勻感覺,往往造成音的游移性。這時應用聽覺調整控制手腕手掌顫動的幅度、力度、速度,直到揉弦聽起來和諧、悅耳為準。在演奏一些帶有地方風格的樂曲時,由于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揉弦技法,如滑揉、壓揉、摳揉等,這時應根據樂曲的風格特點,將一些特性音奏得略高或略低一點(如西北地區的秦腔、碗碗腔、屆鄂調音樂中的4 和7 )。揉弦是為了表現音樂情感,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服務的,因此演奏者必須根據音樂的需要,選用恰當的揉弦技法,并用良好的音準感覺指揮揉弦,這是每個演奏者必須切實注意的。
總之,音準是非常重要的,每個演奏者必須養成對音高的敏銳辨別力和糾正音準的良好習慣。聽覺越敏銳,技術越熟練,糾正音準的動作就越快。慢練是糾正音準最好的辦法。它可以使演奏者從容地檢查每一個不準的音,從而也不斷提高聽覺能力和技術的熟練性,使演奏得心應手,音準確無誤。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