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筆者曾從一道“節奏組合”試題說起,撰短文《高考樂理“指揮棒”:你要把學生指向哪里?》(《音樂周報》2010年3月24日),述及近年來“高考樂理”中的越來越“難”甚至越來越“玄”,特別是脫離音樂的歷史、實際和實踐的傾向。 這里再就近來不少音樂考生甚至一些青年樂理教師,在備考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有關音程方面的“難題”略述一二。
比如,“以xg為低音向上構成變化全音”,“標準答案”是:xg-bbc1;再如,“倍增八度轉位后,其性質應是?”,“標準答案”是:倍減八度。
且不說這些答案正確與否,就是這些題目本身的“變化全音”、“倍增八度”可能就成問題:它們都是調性音樂中并不存在的“無理音程”!即使在十二音音樂里,也沒必要存在。
“無理音程”主要來源于不少中文樂理教科書中對十四種自然音程的人為擴大或縮減,尤其是在增音程與減音程基礎上“變本加厲”地擴大與縮減。 周振錫教授在《音程辨析》(武漢音樂學院學報《黃鐘》2007年第1期)中指出:“在調性音樂中,有實用價值的變化音程只有8種:一是由于同主音大、小調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交替的結果,出現了和聲大、小調式,使得增2度、減7度、增5度、減4度,被廣泛用于創作實踐之中;二是由于增六和弦的使用,增6度、減3度,以及倍增4度、倍減5度,也被用于創作實踐之中。”并將此八種變化音程與十四種自然音程計二十二種音程列為“有理音程”。其余“諸如增8度、增1度、減8度、減1度、增3度、增7度、減2度、減6度、倍增5度、倍增8度、倍增1度、倍減4度、倍減8度、倍減1度等,通通是無實用價值的音程。”
筆者建議在進一步明確“有理音程”與“無理音程”的界定后,在我們的樂理教學特別是高考樂理中剔除“無理音程”!廣大樂理教師、命題專家以及音樂學院理論系科、音樂高考行政主管部門等也需要高度關注高考樂理中諸如“無理音程”這類脫離音樂實際的問題。不斷提高、完善我們的樂理教學,促進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全民音樂素質的提高。 (來源-音樂周報 | 作者:錢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