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山拖社區的大多數居民來說,是一個農閑休息的好時節,但這個春節,山拖社區的文化志愿者孔祥英卻一直忙著排練和演出。“過年了,社區居民都要放松休息,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編排新動作和新隊形,讓大家樂和樂和。”孔祥英對記者說。
從元旦開始到大年初七,1個多月的時間,孔祥英和她的中老年藝術團演了21場節目,精彩紛呈的節目給社區群眾帶去不少歡聲笑語。
今年60歲的孔祥英年輕時就喜歡跳舞,在山東拖拉機廠工會當副主席時,經常組織員工開展演藝活動。退休后,她更是成了山拖社區的文化志愿者和帶頭人。在加入中老年藝術團后,她堅持每天都去文化館或老年活動中心排練。
剛開始組建表演隊伍,社區居民的積極性都很高,但臨近春節,很多人因為家庭瑣事或者家人不理解等原因而退出。眼看著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文藝團隊要散攤子,孔祥英不厭其煩地登門勸說,最終讓退出的大部分成員重新回到藝術團。“有的家人不理解,說難聽的話,我也沒什么辦法,只能耐心點再耐心點。”孔祥英說。
熟悉孔祥英的人都說她嚴謹。一個指法、一個眼神,她都要求隊員做到位。領會慢的成員,她耐心指導;不認真的隊員,她會嚴厲批評。
2013年,兗州區文廣新局成立了全區文化志愿者大隊,好多喜愛文化的志愿者紛紛前來報名,其中就有孔祥英。當時,家里人怕她年紀大、身體吃不消,勸她“安分點”,孔祥英卻毫不猶豫地說:“我就想著人多能熱鬧點。”
2013年底,兗州區開展了基層文藝隊伍培訓,安排專業人員和志愿者深入農村,直接進村組建隊伍,進行廣場舞輔導。孔祥英主動請纓,每天堅持乘坐公交車到30里以外的小孟鎮河莊村進行輔導培訓。“村里和社區不一樣,村民沒接觸過廣場舞,一開始放不開,需要‘利誘’——扭動一下腰,告訴村民這樣能鍛煉腰部,治療腰疼;拍打拍打小腿,告訴他們這樣能鍛煉小腿,治療腿疼。”孔祥英說。
在孔祥英的引導下,河莊村村民紛紛加入文藝隊伍中。目前,小孟鎮幾乎每個村都組建有三四十人的文藝表演隊。新春期間,小孟鎮各村每天都沉浸在鑼鼓聲和歡笑聲中。
2013年11月2日,由山拖社區文藝表演隊舉辦的“歌聲嘹亮頌祖國”文藝演出活動在兗州區“市民大舞臺”上演,近40位演員表演了單扇秧歌舞《歡聚一堂》、京劇小合唱《紅梅贊》、大合唱《四德歌》等16個節目。整臺演出均由社區居民在兗州區文化部門專業老師的輔導下自編、自演,精彩的表演吸引近千名市民觀看。孔祥英告訴記者,從去年兗州區開展“黨旗引領,文化惠民”全市基層文化隊伍“十百千”培訓工程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村文藝隊伍開始進城表演。
從過去的自編自演到現在的輔導村民,從以前的送戲下鄉到現在的送戲進城,山拖社區的文化氣息隨著像孔祥英一樣的文化志愿者的付出而日漸濃厚。“以前表演還要搭臺,現在有了固定的舞臺方便多了,村民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也在提高,還影響了周邊幾個村子,如今整一臺大戲很容易。”孔祥英自豪地說。(中國文化報/王松松 通訊員 楊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