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考生追求的目標院校的層次。如果學生能學到一定的水準,可以報考軍藝、中央音樂學院或者北京舞蹈學院等頂尖的藝術類院校,其實花費都很大。就課時費而言,如果跟普通的少年宮老師學習,一般只要100元/小時;而要跟專業院校老師學,一般要300元-500元/小時。到了高三,作為考生,課時費基本要1000元/小時。
第二看考生將來的志向。這位老師說,在軍藝,學聲樂的很多學生都是奔著青歌賽(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去的。如果學生要參加青歌賽,一次比賽的費用可能就要超過學器樂十幾年學習的費用。參加青歌賽,需要創作新的歌曲,要找好的編曲、編導,從海選、預賽、半決賽、總決賽,費用幾乎沒法計算,有的學生至少花費百萬。因為淘汰比例比較大,所以許多同學是進入不了總決賽的。
第三看投入和回報的比率。學鋼琴的人多,但招的人也多;學豎琴的人少,招的人也少。按照比例來講,學豎琴并不一定比學鋼琴的競爭力小。
在音樂的各個藝術門類中,老師認為,學器樂的要比學聲樂的費錢,因為器樂需要器材,需要從小就練;而聲樂練的是自己的嗓子,且十二三歲變聲之后才開始學習。
對于學器樂的來說,因為有品牌差別,因此不好判斷哪個樂器最費錢。但總體上講,西洋樂器要比民族樂器貴,器材和課時費都有一定差距。
在西洋樂器中,學得較多的是鋼琴,也是相對比較花錢的。因為是單獨授課,屬于賣方市場,所以課時費貴。在小提琴的課時費還是50元的時候,鋼琴的課時費就已經100元了。此外,學鋼琴的學生還要學習視唱練耳。就鋼琴專業來看,供出一個大學生,且能學有所成,以目前行情看,起碼要100萬元。
相比器樂和美術,舞蹈專業的花費相對較少。一是因為舞蹈專業是群體授課,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的課時費少;二是因為舞蹈練的是學生自己的肢體,沒有器材投入;三是因為舞蹈的訓練服裝、演出服裝、道具都相對便宜。不過許多舞蹈專業的學生為了增加考上的幾率,會提前一年來到北京,住在地下招待所,請老師上課,課時費、食宿費加起來也不少。
藝術類考生在每年藝考階段都要報很多所學校,考生必須去各個不同的城市趕考。一名考生在高考階段,她報考了10多所美院,報名費、食宿費、車費等總共花費約一萬多元,已經算是很節省的了。
據了解,走藝考這條路的,有的考生高中三年間花費了十萬多,也有的考生在考前兩個月就開銷了兩萬多。這還不包括孩子考上大學后每年繳納的費用,相關人士透露,一個藝術考生生,在考上大學后,要向所在學校繳納的學費、生活費,最保守的估計四年要花費大約十萬左右。
在北電、中戲考點外,收到多家藝考化妝點工作人員散發的名片。通常提供淡妝、頭發造型服務。費用最低的在200元左右,高的甚至達到上千元。據一名造型師稱,每年2月份,自己都能接到20到30個左右這樣的單子。該造型師說:“考生們要求特別高,這不像是平時做婚禮和演出造型,考生一般要求幾乎看不出修飾的淡妝和造型,因為藝術類院校通常要素顏參加考試。”
除化妝行業外,整容行業在藝考前也呈升溫態勢。記者此前在中戲表演系初試現場看到,一名考生眼睛紅腫著參加考試,詢問得知,該考生剛剛做完割雙眼皮手術,眼睛還沒有消腫。這名考生告訴記者,自己并不是特例,同來參加考試的考生中有做過牙齒整形的,也有做過激光換膚的,這種微創整容在藝考生中很普遍。
“這藝考簡直是鈔票堆出來的啊!”有家長感慨“我們來北京10天左右,快花了1萬元了。”劉女士掏出自己的賬本,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天住宿費180元,去院校的交通費平均40元,吃飯每天平均100元,外加女兒化妝費300元。這加起來,每天平均消費在600元左右。
在一些人眼里,藝考生的生活是光鮮亮麗的,其實不然,藝考生除了該學的文化課之外,還要辛勤的在專業課上下功夫,每個藝考生帶給家長的也是無盡的精力和財力,在這里啊,我們要向藝考生的家長們道一聲辛苦了,也衷心祝愿廣大藝考生在藝術之路上前程似錦。
更多資訊:全國音樂高考-音樂中考招生考試指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