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校演出《虹橋贈珠》
寬闊的水面,忙碌的碼頭。一邊是矮矮的小山,綠樹環繞;一邊是現代化的建筑,霓虹閃爍——這里是澳門。在這里唱京劇、昆曲,“咿咿呀呀”安靜了喧鬧的都市,聽起來就是有趣而迷人的事情。
日前,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以下簡稱“上海戲校”)應澳門教育暨青年局(以下簡稱“澳門教青局”)之邀,少年京昆劇團師生一行70余人來到澳門,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為來自當地31所中學的4000余名師生帶來5場精彩的演出。
京昆文武 全面展示
5場演出的戲碼是一樣的,而觀眾則不斷輪換,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為了在一臺節目中盡量全面地為澳門中學生展示京昆藝術,上海戲校和澳門教青局商議,精心安排了戲碼。澳門教青局有關負責人陳煥珊介紹:“我們考慮到澳門學生接觸京劇、昆曲的機會不多,擔心他們聽不懂,所以安排的劇目以武戲和做功戲為主,同時也兼顧唱和念的展示。”
演出以昆曲傳統劇目《擋馬》開場。演員甫一登臺,喧鬧的劇場頓時安靜下來,打斗動作激起陣陣叫好。熱鬧的武戲過后是安靜的文戲《牡丹亭·游園》,飾演杜麗娘的煉雯晴在前不久結束的第二屆“學京賽”上勇奪中專組金獎,而飾演丫鬟的張芃蓉是她的師妹。煉雯晴說:“跟師妹一起排練的時間并不長,而且我們學的路數不太一樣,演法有出入的地方我一般都會按著師妹的習慣來調整。”盡管如此,兩人的配合仍十分默契,倒像是久經沙場的老搭檔。
兩段昆曲過后是京劇名段《三岔口》,兩位演員在燈光通透的舞臺上表演黑暗中打斗的情形,好像誰也看不見誰,這種傳統戲曲中特有的虛擬性表演讓觀眾感到十分新奇。接下來的《鍘美案》片段和《游街》則側重展示京劇花臉鏗鏘有力的唱腔和丑行獨有的矮子功。當《游街》中飾演武大郎的孟亞波站起身來,觀眾看到他的真實身高時,不禁由衷贊嘆京劇表演的高難與神奇。
如果說前面的戲碼對四功五法的展示各有側重,那么接下來的荀派戲《掛畫》則更具綜合性。手絹功、水袖功讓人眼花繚亂,當演員站在窄窄的椅子扶手上表演“掛畫”時,劇場里鴉雀無聲,生怕一點聲響會打擾到臺上的演員。
最后登臺的是武戲《虹橋贈珠》。同樣是高難度動作,如果說《掛畫》得其靜,《虹橋贈珠》則得其動——緊密的鑼鼓,漂亮的打出手,滿臺翻飛的道具兵器,陣陣驚嘆和叫好把演出推向高潮。
傳播文化 鍛煉隊伍
上海戲校教師石曉珺和澳門本地戲劇演員李俊杰共同主持整場演出。除了精彩的表演,石曉珺還為觀眾介紹京劇、昆曲的基本知識。在介紹京劇行當時,各行當的演員上臺示范本行當的基本身段和臺步,讓觀眾對行當有了直觀的認識。演出還特別安排了互動環節,不少學生觀眾踴躍上臺,穿上京劇青衣的戲服,跟隨演員的示范,學習水袖動作。簡單的甩袖,幾位觀眾還學得有模有樣;演員轉體數周后一個利落的“臥魚兒”,徹底難倒了大家。
上海戲校副校長侯永強說:“京劇、昆曲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優秀代表,我們作為從業者、教育者,有義務同時擔當起文化傳播的使者。安排澳門的學生與我們的演員互動,是為了讓不熟悉戲曲的孩子能夠更深刻、更直觀地領略到京昆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我們文化傳播的效果。”
上海戲校已經是第5次來澳門為學生演出了。盡管輕車熟路,學校仍然給予極高的重視。此番登臺獻藝的不僅有上海戲校的學生,還出動了多位老師,比如《擋馬》中飾演楊八姐的紀曉玲,《掛畫》中飾演葉含嫣的潘潔華,《虹橋贈珠》中飾演碧波仙子的趙博硯等。
這樣的安排背后,是上海戲校領導一番苦心孤詣。“學戲的都知道,練10次不如演1次,所以我們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鍛煉的舞臺。”侯永強說,“而安排教師登臺,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做一個最生動的示范。當然,教師來演對演出質量更是個保證。”
從觀眾的熱情中不難發現,他們對上海戲校的演出非常滿意。參加演出的青年教師潘潔華也感到,帶著學生演出的確對教學來說效果極佳,她說:“平時說戲,有些節奏、火候未必都能說到。但是一上了臺,示范則是全方位的,入戲以后人的狀態也跟教學時不一樣。”潘潔華表示,盡管與自己合作《掛畫》的學生楊晰仍有不足,但看到她在一次次演出中的進步,自己非常欣慰。
藝術熏陶 百年樹人
3天5場的演出轉眼結束,意猶未盡,余音繞梁。
此番上海戲校赴澳門演出,正是澳門教青局“中學生普及藝術教育計劃”的一部分。澳門教青局于2004—2005學年開始推出該計劃,今已走過11個年頭,學生參與量超過20萬人次。該計劃分別為澳門不同年級的中學生介紹木偶戲、話劇、中國音樂、西方音樂、舞蹈及戲曲,“鑒賞國粹·細味戲曲”這一環節是專門針對高三學生的。這一計劃旨在讓澳門中學生每年均有1次欣賞不同表演藝術的機會,從而了解相關的藝術特色及劇場禮儀,提升欣賞能力。澳門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說:“高三的學生文學、文化積淀比較深厚,更容易領略傳統戲曲的美妙。”而之所以選擇京劇、昆曲而不是澳門人更加熟悉的粵劇,正是意在開拓學生的眼界,體味多樣化的藝術。
澳門教青局對學生的藝術教育非常重視。在老柏生看來,藝術、審美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占據重要位置,他說:“ 藝術能提高人的修養,讓人變得溫潤。我們從學生階段培養他們欣賞藝術的習慣和能力,一來是為各類藝術培養觀眾,二來也是希望整個澳門的文化氣質能夠隨著接受過良好藝術教育的學生走上社會,而有更大提升。”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