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餓著,也不能讓這鳥餓著!”當松二爺提著鳥籠說著“勿談國事”,當曾經躊躇滿志的王利發也只能在混亂的時代中垂垂老矣、蹉跎終生,一切都凝固于那個時代,那個屬于《茶館》的舞臺。時隔5年,10月16日至18日期間,北京市曲劇團將再次上演老舍經典劇目《茶館》,在慶祝北京市曲劇團成立30周年的同時,與觀眾重溫經典。
《茶館》10月將連演三場
“上一次演出《茶館》,還是5年前的事。這次重新排練這部戲,是希望能夠將那種老北京的感覺重新帶給觀眾。”北京市曲劇團藝術室副主任顧伯岳介紹,《茶館》將作為開場大戲,在北京市曲劇團30周年慶典展演上與觀眾再次相逢,并將于今年10月16日至18日期間連續演出三場。如今,《茶館》正在緊張的排練當中。
說起《茶館》,顧伯岳坦言,它雖與《駱駝祥子》、《正紅旗下》、《四世同堂》等老舍劇目均是北京市曲劇團的“看家戲”,但其他三部大戲這幾年曲劇團均一直在演,甚至遠赴港臺巡演,唯有《茶館》停演了5年時間。
“這也沒有辦法,《茶館》人物眾多,每次演出都要傾全團之力。”顧伯岳笑談,由于《茶館》需要的男演員眾多,此前演出時甚至連團里的廚師、司機都要上臺表演,才能勉強湊夠演員人數,而隨著老演員年齡增長,表演整出戲也在體力上有所局限,這些都是《茶館》停演5年的原因。而2012年北京市曲劇團招入的一批新演員,讓《茶館》重排在人員方面具備了條件。這次重啟《茶館》演出,也將是《茶館》在北京市曲劇團里首次全專業演員演出。
重磅老戲骨將參演《茶館》
重排的《茶館》,雖然在劇情上與此前并無不同,但仍然看點連連。其中最重磅的看點要數眾多的老戲骨的參演。顧伯岳向記者介紹,有十幾位老演員將參與其中,仍然飾演他們十五年前參與首演時擔當的角色。比如因領銜出演《茶館》而獲得梅花獎的國家一級演員張紹榮,此次仍將領銜飾演王利發。
“在戲里,人物是從20歲演到70歲,而戲外,演員演這個角色,也從30歲演到了50歲、60歲。”顧伯岳說,這些老演員對角色的駕馭輕車熟路,演技一流,但同樣面臨挑戰,畢竟不少演員年事已高,演出全劇對他們的身體狀況要求嚴格,“但很多老演員仍然欣然接受演出任務。”
據了解,在此次重排《茶館》中,年齡最大的參演者是表演藝術家王皓老師,他在《茶館》中一直飾演龐太監,而他今年已經年過七旬。
重排同時也是傳承經典
“老戲骨的參加,讓這部戲的分量增重不少,但他們欣然參加的另一個原因是,此次重排實際上是‘老帶新’的過程。”顧伯岳解釋道,雖然讓老演員演出讓《茶館》賺得不少看點,但傳承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批《茶館》的表演者都已經老去,有的也已經故去。“但這部戲不能沒有人演出,此次重啟《茶館》,同樣是為了傳承,讓這部戲后繼有人。”顧伯岳說,此次演出,除了十幾位老演員外,還加入很多2012年才畢業的年輕演員,讓老演員帶新演員演出,也是培養下一代演員的好方法
“《茶館》的重排,既是傳承,也是在練兵。”顧伯岳說,雖然《茶館》中的很多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每個角色都有戲,對每個演員的要求也很高。為保證演出質量,此次參與《茶館》的新演員,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和考核而來,新演員首先報名想要飾演的角色,然后就讓他們去試著演,最終挑出其中表現最好的演員擔任相應角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