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重慶交響音樂季今晚即將在重慶大劇院拉開帷幕。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傅庚辰、《梁祝》作曲之一何占豪、《紅色娘子軍》的作曲者杜鳴心以及葉小鋼、唐建平等著名音樂家將受邀亮相開幕音樂會。在音樂會開始之前,記者也趁機采訪到了部分音樂家。對于交響樂的發展以及重慶交響樂,藝術家們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傅庚辰:重慶交響樂有資源和地域優勢
據了解,第五屆中國重慶交響音樂季定于10月中旬到2015年1月中旬在重慶舉行。開幕音樂會、中國交響樂經典名曲賞析音樂會、新年音樂會等9個板塊共41項展演活動將讓樂迷們過足癮。而在今晚的開幕音樂會上,由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原創的大型交響樂合唱《長江》將在音樂會上亮相,屆時,整個表演將歷時90分鐘,新增《中國夢》和交響曲《龍舟》,讓外國的形式講述中國的內容,傳遞重慶好聲音。
對于重慶交響樂的發展,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也給予了鼓勵,“很高興重慶的交響樂有重慶自己的特點,雖不說很成功,但已經有很好的苗頭了。”傅庚辰表示,重慶特殊的地域特點、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都為交響樂的創作提供了內容和資源。傅庚辰建議,重慶音樂家應當更多地創作自己的作品 ,“作品要扎根群眾,來源于生活,呼應時代。深入淺出的作品才是作者功力的所在。”
《梁祝》作者:交響樂要做老百姓買賬的作品
《梁祝》是中國交響音樂的一大經典,作為作曲者之一,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何占豪今日也來到重慶出席開幕音樂會。談及《梁祝》的成功,何占豪說,《梁祝》很好地把西方的形式和中國的民族音樂語言結合在一起,“小提琴講的仿佛就是地地道道的南方話,靈感取決于越劇和民間音樂。這樣的交響樂老百姓一聽就懂。”
何占豪認為,交響樂是舶來品,要想在中國發展,就必須和中國的民族文化相結合,才能創作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
“外國交響音樂一定要與中國的發展相融合,老百姓才接受。很多作品,老百姓是否喜歡是否接受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作曲家冷靜思考。有時不要怪老百姓不來聽,而是應該多做些好作品。沒有特色老百姓不買賬就不算成功的作品。”此外,何占豪還建議,交響音樂應該更多地走進學校、工廠,看看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樣。
知名作曲家自曝音樂啟蒙于重慶 曾在渝生活8年
在出席本次開幕音樂會的知名音樂家中,還不乏和重慶有著頗深淵源的老藝術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舞劇《紅色娘子軍》音樂的創作者之一杜鳴心就曾在重慶度過非常重要的音樂啟蒙時期。
杜鳴心說,自己本是湖北潛江人,在抗戰時期跟隨兒童保育會來到重慶,當時只有11歲的杜鳴心被安排到了位于永川的兒童保育院生活。在那里生活半年之后,在一次保育院的歡迎晚會上,當時年幼的杜鳴心站在板凳上,為現場觀眾清唱了一首《松花江上》。沒想到這個稚嫩的表演,卻被陶行知相中,選拔到重慶育才學校學習音樂。
“當時到了學校才第一次見到鋼琴,而且教我們的老師就是創作了《游擊隊之歌》的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和他的夫人。抗戰時期的窮孩子能學音樂是件很幸運的事情。”在學校學習了10年的鋼琴之后,解放后,當年21歲的杜鳴心在賀綠汀的介紹下成為了中央音樂學院一名年輕的助教,隨后又前往莫斯科留學學習作曲。
再次重回兒時成長的地方,杜鳴心感慨到,“現在重慶變化很大,發展很驚人,以前哪有高樓。我是喝嘉陵江的水長大的,對這里有著很深的感情。”
對于重慶交響音樂季的開幕,杜鳴心也表示,對重慶交響音樂的發展、演奏以及創作都有積極的意義,“相信不久的將來,重慶的作曲家能嫻熟掌握交響音樂的創作。”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