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考查目標
根據本校全日制教學的實際情況及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要求,《舞蹈藝術概論》和《舞蹈教育學》課程的考試是為了綜合考查考生對舞蹈藝術基本概論、基本理論和舞蹈教育學基本概論、基本理論的綜合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Ⅱ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舞蹈藝術概論 90
舞蹈教育學 60
(四)考試題型
1、名詞解釋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問答題4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答 ;
3、論述題4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Ⅲ 參考書
《舞蹈藝術概論 》隆蔭培、徐爾充,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年版 。
《舞蹈教育學》呂藝生,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舞蹈概論》(美)約翰.馬丁著,歐建平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
Ⅳ 考查范圍
一、舞蹈藝術概論
(一)舞蹈的本質和審美特征
1、舞蹈的本質和審美特征
2、舞蹈的社會生活審美本質
3、舞蹈本質內涵的釋義
4、舞蹈的審美特征
(二)舞蹈的藝術特性
1、舞蹈形象是直觀的動態性的形象
2、舞蹈藝術的內在本質屬性是抒情性
3、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三)舞蹈的社會功能
1、舞蹈在古代社會的功能
2、舞蹈在現代社會的功能
(四)舞蹈的種類
(五)舞蹈的起源
(六)舞蹈的發展
1、舞蹈發展的規律
2、影響舞蹈發展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七)舞蹈作品與社會生活
(八)舞蹈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1、題材和主題
2、人物和情節
3、環境和氛圍
4、結構和布局
5、動作和語言
6、舞蹈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的關系
(九)舞蹈美的構成和形態
1、舞蹈作品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2、舞蹈作品的審美類別
(十)舞蹈作品的意境創造
(十一)舞蹈的形式結構
(十二)舞蹈表演的審美規范
(十三)舞蹈交流
(十四)舞蹈美感
1、美感和美感的生理和心理機制
2、舞蹈美感的特征
(十)舞蹈評論
1、舞蹈評論的內涵
2、舞蹈評論的任務
3、舞蹈評論的標準
4、舞蹈評論的方法和常見模式
(十一)舞蹈學研究的范圍及其結構框架
二、舞蹈教育學
(一)舞蹈教育學的建立
1、什么是舞蹈教育學
2、學習與研究舞蹈教育學的方法
(二) 舞蹈教育的社會地位與作用
1、舞蹈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2、舞蹈教育的社會地位
3、舞蹈教育是一種美育
(三)舞蹈教育的目的與方針
1、舞蹈教育目的
2、我國舞蹈教育目的
3、舞蹈專門人才的全面發展
(四)舞蹈教育制度
1、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
2、早期專業型舞蹈教育制度
3、兩種舞蹈教育制度的結合
(五)舞蹈教育與舞蹈學生身心發展的關系
1、舞蹈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因素
2、舞蹈學生遺傳潛能的開發
3、舞蹈學生的后天教育
4、舞蹈教育年齡期的劃分
(六)舞蹈教學計劃的制定
1、制定舞蹈教學計劃
2、舞蹈教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七)舞蹈教材的來源與編寫
1、舞蹈教材的來源與類別
2、舞蹈教材的編寫
(八)舞蹈教學過程的特點和原則
1、舞蹈教學過程概述
2、獲得舞蹈技能的必經之路
3、舞蹈教學過程是一種雙邊活動
4、舞蹈教學過程的特點及原則
5、舞蹈教學的原則
(九)舞蹈教學的組織形式
1、舞蹈課堂教學
2、舞蹈教學的基本環節
3、成績的評定與考核
(十)舞蹈教學法
1、口傳身授教學法
2、舞蹈教學法課
3、舞蹈學習法
(十一)舞蹈實習
1、舞蹈實習的意義和內容
2、舞蹈實習劇(節)目的生產
(十二)舞蹈教師
1、舞蹈教師的地位
2、舞蹈教師的素質與修養
(十三)舞蹈教育中德育的過程和特點
1、舞蹈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2、舞蹈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
3、舞蹈教育中德育過程的特點
(十四)科學管理原理在舞蹈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1、系統觀念的建立
2、信息與反饋原理的運用
3、樹立現代化辦學效益觀
4、形成現代管理人觀
三、舞蹈概論
第一部分 理論中的舞蹈
第一章 動作的本質
勞動,游戲和藝術
動作感覺
“內模仿”
對舞蹈的反應
第二部分 動作中的舞蹈
第一章 我們為何并如何舞蹈
祭祀與游戲
觀眾的影響
交流
第二章 娛樂性舞蹈
文藝復興時期及其隨后時期
拉格泰姆
民間舞蹈
業余活動
第六章 舞蹈教育
第七章 當代趨向種種
Ⅴ、題型舉例(僅供參考)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30分)
1、審美反映:
2、舞蹈哲學:
3、舞蹈意象:
二、問答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1、為什么說舞蹈具有交流情感、增進友誼的功能?
2、試述舞蹈的藝術本質?
3、試用唯物主義美學觀點來闡述舞蹈作品的真實性。
三、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1、試述舞蹈作品壯美的審美特征,并自選某一舞蹈作品進行評析。
推薦閱讀: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