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下的思考與期待
除了肩負“教書育人”的責任,將自己多年所學所感傳授于學生們之外,鄒宇也常常活躍于國內外的舞臺之上,她不僅曾跟隨四川音樂學院民族交響樂團參加了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的“春華秋實:蜀風雅韻”大型民族交響音樂會、受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邀請舉辦專題講座并參與文化交流演出及活動,還曾受聘擔任第六屆海峽兩岸四地青少年藝術節暨中韓藝術特長生才藝展示活動四川賽區評委、第二屆國際音樂舞蹈大賽西南組委會評委,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先后參加首屆遼源國際琵琶文化藝術并榮獲2012首屆遼源琵琶演奏國際大賽專業青年A組銅獎、“華樂聯盟”首屆國際華樂室內樂樂團比賽榮獲職業A組銅獎、國際第三屆中國器樂賽榮獲專業琵琶青年組金獎,成為了同齡琵琶演奏專業內的佼佼者。
當記者問及鄒宇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余仍積極參與演出、比賽是出于怎樣的考慮時,她笑著表示,“完成教學活動之余仍參與這些活動,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雖然我成為了一名教師,但我還年輕,我的琵琶演奏技術依然有進步的空間,我也希望能夠通過演出與比賽不斷磨練自己的演奏技術,尋求技術與藝術的突破。其次,作為一名演奏者,我也需要保持自己積極地演奏狀態。最后,通過自己積極的演奏狀態,以身傳教,帶給學生正面的積極影響,促使學生們自我學習與自我發展。”
作為舞臺上的主角,鄒宇對現階段活躍于舞臺之上的琵琶作品大部分有著自己的認知,演出、比賽、音樂會中,她會針對不同的聽眾群體,選擇安排不同的作品,拉近與聽眾與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而說起當下活躍于舞臺上的琵琶作品,在記者看來,大部分都已經超越了普通聽眾的審美范圍,更呈現出演奏作品之大、技術之難、速度之快的表現趨勢。就這一問題,記者也請教了鄒宇的看法,“一方面,眾口難調,必然會出現現在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現代樂曲的發展速度遠遠大于現代人接受能力增長的速度。對于這一問題,我以前舉辦音樂會時,曾進行過一次民意調查,探尋觀眾對于不同作品的反應效果,得出的結論是,對于現代作品,觀眾并不抵觸,其不反對那些旋律優美的現代創作作品,而是較為反對純現代、無調性的作品。這一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繼承與創新的問題,對于創新,我并不反對,但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結合創新的理念。舉例來說,唐建平老師的琵琶協奏曲《春秋》被公認為現代琵琶協奏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不僅運用了傳統的旋律,更不乏全新的演奏技法與全新的表現方式,甚至是全新的音響效果,我覺得這就是繼承與創新結合的最有力的體現。”
采訪即將結束之際,談及當下琵琶藝術發展的趨勢走向,鄒宇也表述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琵琶藝術的發展應走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一味地堅守傳統,或是一味地追求創新,對于琵琶藝術的普及與推廣都是不利的。“我認為,我們不能局限住琵琶藝術的發展,而是應該令其百花齊放,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作品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觀眾的積極情緒,進而達到推廣的目的。或許有的人喜歡聆聽旋律優美的作品,或許有人喜歡激情、動感的樂曲,因此,我覺得藝術家的功能就是永無止境地追尋藝術的制高點,但同時藝術家們也不會完全的脫離大眾,每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每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不論是藝術家,還是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