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70%的藝術培訓機構不跟教師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因此培訓教師非正常性流動大。“教師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更別說教師專業化培訓的提升,正是由于‘根’壞了,才導致后面一系列問題的存在。”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副秘書長倪振華說。
此外,虛假的宣傳,也是非正規的藝術培訓機構常常使用的手段。為了招到生源,很多藝術培訓機構往往不惜夸大宣傳。北京電影學院附近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推銷”時表示,該機構的所有老師都是來自一線的知名學校表演專業的教師。然而,據目前還在藝術培訓機構上課的學生介紹:所謂的名師代課也就是偶爾出現一次,平時很少見到名師,相對于高昂的費用,這樣的服務無疑是注了水。
中央美院附近一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宣稱,他們邀請的老師都是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美術學院等名校的教授,不僅能讓考生享受大師級教育,還能第一時間給考生帶來很多重要的內部考試信息。然而,據中央美院的學生介紹,中央美院為了保證考試公平,是不允許老師私自到社會上任教的,因此不可能“拋頭露面”在外面上課,最大可能是小班制或一對一上課。“很多所謂的藝考畫室都是中央美院在校生辦的,老師根本請不動,大多名師實際上指的就是普通學生。”
員工頻繁跳槽、教師帶走生源、教學質量差、同行惡性競爭,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遭殃的是那些來學習的孩子們。
市場須規范,學生、家長也要理性
藝術培訓市場的種種亂象,不僅直接影響到接受培訓的學生及其家長的利益,也嚴重制約著藝術培訓本身的健康發展。加強對這一市場的規范,迫在眉睫。
目前,對于從事非學歷教育的藝術培訓機構,我國尚沒有專門的法律規范,對這些機構的管理,只能依據各地區試行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審批和管理辦法。《北京市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管理》規定,培訓機構的校長要具有5年以上相關教育教學管理經歷;要有5名及以上成員組成董事會,三分之一董事/理事應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學經驗;校舍面積不低于500平方米,教室和辦公室應設在一處等。絕少有藝考培訓機構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而且達到這樣的標準也并非他們的訴求。
這些管理辦法,要執行起來仍然很難,因為很多小型的培訓機構藏身于居民區,除了在小廣告上,幾乎難覓身影。此外,對這一市場的監管涉及教育、工商等多個部門,這也增加了管理難度。
因此,要推動藝術培訓走向規范化,不僅要建章立制,而且亟須各管理部門在管理上形成合力。
與此同時,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也是重要舉措。據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介紹,作為行業協會,他們將聯合相關部門,切斷非法機構的招生平臺,讓非法機構的投入大于守法機構,加大非法機構的投入成本,漸漸推動其合法化。同時,協會已經把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列入工作重點。“讓好的老師進好的機構”,可以在保護學生家長和老師權益的基礎上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接受藝術培訓的學生及其家長也需要更加理性地對待藝術培訓。“藝術是需要天賦的,藝術生在選擇時,要把學生的興趣和職業前途聯系在一起。”此外,專家建議,在與培訓機構簽訂協議時,不要輕易聽信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甚至一些所謂“名師”的承諾,而應在協議中盡量明確約定培訓內容、課程和方式等。(中國文化報/ 何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