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深圳著名指揮家姚關榮將攜13歲弟子黃杞瑩在深圳音樂廳舉辦師生交響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由姚關榮、黃杞瑩指揮,黃杞瑩鋼琴獨奏,深圳交響樂團演奏。姚關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弟子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師生共同獻上4部作品
姚關榮、黃杞瑩師生交響音樂會將向深圳觀眾獻上瓦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舒曼《蝴蝶》、莫扎特《第十二鋼琴協奏曲KV414》第一樂章、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4部作品。“對我來說,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音樂會。”姚老笑著說,“我今年77歲了,指揮了50多年;黃杞瑩今年才13歲,剛學指揮7年。”
除了兩位指揮家年齡上的差距讓人頗感有趣之外,姚關榮在介紹音樂會曲目時說:“曲目的安排也比較有趣。在這場音樂會上演奏的4部作品中,黃杞瑩指揮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其余的由我指揮;她鋼琴彈得非常好,將彈奏舒曼的《蝴蝶》和莫扎特的《第十二鋼琴協奏曲KV414》第一樂章。音樂會開頭曲目是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瓦格納在萊比錫出生,而我在萊比錫留過學;另一方面,瓦格納是1813年出生的,今年正好200周年,而貝多芬《第七交響曲》首演時間也是1813年。這些內容組合在一起,挺有趣的。”
演出形式受前人啟發
姚關榮是第一位率領中國樂團登上柏林愛樂音樂廳、布拉格斯美塔那音樂廳和紐倫堡名歌手音樂廳的中國音樂家。在中國音樂界,他創造了多項世界級個人第一,指揮了無數場交響音樂會,錄制了不同時期的電影主題音樂。在姚老的指揮生涯中,貝多芬《第七交響曲》一直是他的保留曲目,他特別介紹了這次演奏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姚老說:“貝多芬《第七交響曲》放在音樂會的下半場,作品有4個樂章,我來指揮前3個樂章。黃杞瑩是跟我一起上臺的,她從臺上站起來,接著指揮第4個樂章,把這首曲子演奏完。”
姚關榮介紹:“這種演出方式在中國的交響音樂史上也有過一次。我還在萊比錫留學的時候,德國的樂團來北京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樂團首席指揮執棒前3個樂章,到第4個樂章的時候由中國指揮家嚴良坤來指揮合唱部分。我們這個音樂會就是受他們的啟發,他們用這個方式表現出是中德兩國音樂家的合作,而我們是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孩結合在一起,演出一個完整的交響樂,我覺得是蠻有趣味的,讓大家看到我們中國交響樂是后繼有人、前途無量的。”
她具備了好指揮的潛力
在一個交響樂團中,指揮的作用舉足輕重,不僅需要極高的音樂修養,更需要極強的音樂掌控能力。一般來說,音樂家們的指揮課程都是從本科時才開始,而黃杞瑩從6歲就開始了小小指揮家的生涯。“黃杞瑩跟我學習指揮已經7年了,同時她還是深圳藝術學校的學生,鋼琴是她的主課。”姚關榮坦言,“一個6歲的小孩學指揮,從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的,說實話我當時也不愿意接受這么小的孩子來學,但她的家長非常熱情。這些年里,黃杞瑩跟我除了上指揮課以外還有基礎的課程,只要跟指揮有關的都學。”
因為有著較為扎實的鋼琴基礎,黃杞瑩的領悟能力讓姚關榮頗為贊嘆。“學到現在,她已經學過貝多芬的9部交響樂,還有莫扎特、舒伯特的作品,勃拉姆斯的音樂,可以說學得有一定程度了。”姚老稱贊道,“她對音樂的聽力特別好,一個和弦下去,她能聽出是哪幾個音,這種天賦的聽力是很重要的。另外她的音樂感覺特別好,對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她具備了以后成為一個好指揮的潛力,現在需要的是藝術實踐,跟音樂的接觸。”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