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蓬(資料圖)
韓蓬從小生活在濟南郊區的一個農民家庭,小學至中學,從未學過音樂,高中讀的是理科。因為嗓音渾厚,高三的元旦聯歡會上,同學們推薦他上臺亮亮歌喉……于是,僅憑著上過10節聲樂課和兩個月學習視唱練耳的“功底”,他竟然考進了上海音樂學院……
擔任本屆“青歌賽”評委的歌唱家顧欣說:“美聲唱法項目是‘青歌賽’舉辦30年來水平最高的一屆”,再加上上海選手已有10多年未能進入前三。今年,由藝術人文頻道全程選拔中脫穎而出、代表上海廣播電視臺參賽的韓蓬能連闖五關奪得第二名,確實難能可貴。
參加了長達兩個月的“青歌賽”之后,回到上海歌劇院的韓蓬,每天泡在《托斯卡》劇組里。記者昨晚與他談起參賽經歷,他一臉云淡風輕地透露了驚心動魄的過程。
唱給廣大觀眾聽
韓蓬先后奪得過意大利圖蘭朵國際聲樂比賽和意大利國際青年聲樂國際比賽等大賽的金獎,不過,參加“青歌賽”他自有想法。3月初上海賽區比賽那天,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國際比賽是唱給專業人士聽的,‘青歌賽’是唱給廣大觀眾聽的。所以,不能說國際比賽獲了獎,就一定會受觀眾歡迎。”顯然,韓蓬的參賽目的很鮮明:要成為觀眾熟悉和喜愛的歌唱家。
放歌“中外”闖五關
當然,光有信心還不行。“自選曲目我都選的是過去參加國際比賽演唱的作品,也得到過周小燕教授的指點,應該沒什么問題,但是,規定曲目要通過抽簽臨時決定,難度倒是不小。”
第一輪他抽到《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盡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卻與他的歌路不符,考慮再三,他決定以自己的風格來演繹,絕不模仿李雙江,結果受到了評委們的高度贊揚;后來抽到朱良鎮作曲的《太陽的兒子》,他以前從沒聽到過,一打聽卻得知原唱是廖昌永,趕緊打電話求教,自然受益匪淺;第三次抽到歌劇《曼儂》詠嘆調,雖未唱過,也來不及趕回來請老師周小燕指導,但也經過仔細琢磨順利晉級……連闖五關的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演唱狀態。
成了周小燕的學生
本屆“青歌賽”闖入前五的選手,有3人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最后,韓蓬與總政歌劇團的王傳越進入冠亞軍比拼,雖然名列第二,但他的實力已經充分展現。
“由于我的音樂知識是零基礎,剛入校那會兒,跟著陳星老師學專業課,練習詠嘆調竟然能唱出山東腔,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五年的本科學習為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畢業后,我又加入周小燕歌劇中心,成為了周小燕教授的學生,受益真是無窮。”
我是一名新上海人
“2009年我成為了上海歌劇院的演員,不但得到了大量舞臺鍛煉的機會,魏松等老師輩的歌唱家們還用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經常開導我、幫助我。所以,我對上海特別有感情,應該說,我已經是一名新上海人。”
前些年國際比賽獲獎后,有人動員他在歐洲展開演藝生涯,“他們告訴我,憑著你的歌喉,會有大把的演出合同。我回答說:我遇到了好時機,如今立足國內也能演歌劇。”“青歌賽”比賽結束后,包括部隊文工團等多家文藝機構許以優厚待遇想招募他,但是,韓蓬并沒有猶豫,他說:“我的音樂人生,在上海啟蒙,在上海成長,當然,也會在上海展開。”(新民晚報/楊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