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 民族音樂概論 考試代碼:307
考試參考書:
1、《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研究所編.人民音樂出版社.
2、《漢族民歌概論》江明惇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3、《民族器樂》袁靜芳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考試總分: 100分 考試時間: 3小時
一、 考試目的與要求
民族音樂概論是民族音樂學學科的基礎理論,此科目考試主要考察考生掌握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知識的程度,了解考生運用民族音樂基本理
論觀察、分析民族音樂事象的能力。
二、 考試的基本內容
本科目考試內容包括民歌與民間歌舞音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四個部分。
【民歌與民間歌舞音樂】
(一) 緒論
1、民歌的概念,民歌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著重了解各個歷史時期民歌發展中具有重大影響的音樂事象)
2、 民歌的基本特征。
3、民歌和其它民間音樂的關系(按我國民間音樂的四大類——民歌、曲藝、戲曲、民間器樂,說明民歌與其它三類的區別與聯系)
4、民歌的美學意義(民歌以平樸、簡潔、真實生動之特點取勝,具有人類社會中最自然、最單純的藝術美)
(二) 民歌的體裁
1、 體裁概述:
(1) 體裁的概念, 民歌體裁形成的原因。
(2) 民歌體裁特征的體現。
(3) 劃分民歌體裁的方法。
2、 號子:
(1) 號子的概念, 號子的形成與發展。
(2) 號子的功用。
(3) 號子音樂的特征(分述號子的音樂基本表現方法、典型音樂性格、演唱、音樂形式——節奏、旋律發展方法、曲式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4) 號子的種類及各類號子例釋。
3、 山歌:
(1) 山歌的概念, 山歌的形成與發展。
(2) 山歌的特征(分述山歌的音樂基本表現方法、典型音樂性格、演唱、音樂形式——節奏、旋法、曲式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3) 山歌的種類及各類山歌例釋。
4、 小調:
(1) 小調的概念, 小調的形成與發展, 小調流傳的特點。
(2) 小調的特征(分述小調基本表現方法、音樂形式——節奏、旋法、曲式結構、襯詞襯腔等方面的特征)
(3) 小調的種類及各類小調例釋。
5、 其它民歌體裁類型——舞歌、兒歌和搖兒歌、風俗歌的概念與特點。
6、 我國多聲部民歌的分布情況。
(三) 民歌的旋律
1、 民歌旋律概述。
2、 民歌詞曲的結合關系:
(1) 陳述關系的一般規律。
(2) 表現關系的一般規律。
(3) 陳述關系和表現關系的結合特點。
(4) 襯詞襯腔的應用。
3、 民歌的節拍、節奏:
(1) 民歌節拍的形成及節拍的類型。
(2) 民歌節拍的特征及其表現意義。
(3) 民歌節奏的類型及運用。
4、 民歌的調式:
(1) 民歌調式的形成與發展。
(2) 民歌調式的種類與色彩。
(3) 民歌調式的變換。
5、 民歌旋律的發展方法:
(1) 音樂材料的統一、變化關系。
(2) 旋律相鄰部分的連接方法, 旋律高潮或高點的造成。
6、 民歌的曲式結構——結構單位、結構形式與結構性質(在普遍了解各種結構形式的基礎上,著重了解對應性結構、起承轉合性結構的形態與特點)
【曲藝音樂】
(一) 曲藝的概念。
(二) 曲藝的形成與發展歷史概述:
(1) 古代說唱藝術因素的出現。
(2) 說唱作為獨立藝術形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