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嗩吶協奏曲,關迺忠所作,取材于豫劇《花木蘭》中的唱腔,發揮嗩吶擅于模仿人聲的特點,樂曲描寫中國傳說人物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為現今少數大型嗩吶協奏曲之一。
樂曲結構
木蘭織布在草堂
先是由樂隊和演出雄壯的序奏,接著以嗩吶主奏柔美的旋律帶入第1段,在與樂隊的對唱中,表現出花木蘭女性溫柔的一面和與父母間的感情,并描寫其家鄉的和平美麗的景致。
敵情陣陣急人心
以彈撥樂和低音開始帶出較緊張快速的旋律,展現邊關傳來敵情,必須征召父親,接著嗩吶奏出曲調較憂傷的旋律,展現花木蘭對于多病父親被征召的擔憂,旋律經幾番轉折后,帶入較堅定的旋律,顯示出花木蘭終于決心要代父從軍。
誰說女兒不如男
嗩吶和樂隊對奏,嗩吶先以充滿自信的旋律,奏出花木蘭以史上女英雄的故事試圖說服父母讓她從軍,后段則以深清的旋律,表現出與父母的感情和離別的不舍。
殺敵立功在邊關
以樂隊尤其打擊樂器營造激烈的戰場氣氛,主奏嗩吶雄壯激越的旋律以及不時模仿馬蹄聲,展現花木蘭在戰場上的英勇,段末并運用長段循環換氣的演奏。
歡慶勝利返家園
直接接續上段的音樂,以樂隊和嗩吶演奏歡快熱烈的旋律,表現出戰爭勝利之后,花木蘭回歸家鄉的歡樂。
今日重穿女兒裝
音樂由上段的歡快轉為安靜,彈撥樂和板胡營造了恬靜的氣氛,接著樂隊與嗩吶之間優美旋律的對唱,表現出花木蘭恢復女裝,家園再現和平景象,樂曲最后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展現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