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人民大會堂那段34位頂級舞者一字排開的鏗鏘踢踏,曾讓近萬名觀眾目瞪口呆。如今,那部令人如夢初醒的《大河之舞》姊妹篇《舞起狂瀾——來自故土的心跳》,將帶著10月初剛剛在都柏林首演的溫度,于11月29日、30日登陸首都體育館,完成世界巡演的首秀。
“只要會走路,就應該能踢踏”,但這種既可最簡單,又可超復雜的動感藝術(shù)之所以能在20世紀末再次引來全球矚目,無疑要歸功于《大河之舞》。 對于這部即將掀開面紗的《舞起狂瀾》,通過各種資料了解了演出模式及首演盛況的舞蹈評論家歐建平不無興奮,“同10年前的經(jīng)典版相比,除了此次中國的演出公司首次參與了多達1億元的巨額投資,使得京滬兩地的觀眾能夠有幸成為該劇世界首演的首批海外觀眾外,《舞起狂瀾》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劇情不再沉溺于講述自己當年受苦受難的故事、抒發(fā)不屈不撓的情懷而不能自拔。整個下半場,將通過愛爾蘭人在歷史上與北美、南美和非洲人和睦相處的歌聲與舞蹈,以及那只在驚濤駭浪中翱翔的3D蒼鷹,為這個民族塑造出一尊胸襟豁達、可親可敬的形象!
在他看來,新版中更多了開闊的國際視野,特別是舞蹈元素更多元,“在以愛爾蘭踢踏為主的前提下,沿用了西班牙的弗拉門戈、美國黑人的踢踏舞和俄羅斯的民間舞,并增加了阿根廷的探戈、古巴的薩爾薩、美國的街舞、歐洲的當代芭蕾、國際化的冰上舞蹈,甚至還有建筑工人的勞作,以順應當下國際舞壇流行的‘混搭’舞風。為了不讓觀眾產(chǎn)生審美疲勞,新版更加注重力度上的強弱、速度上的快慢、幅度上的大小以及調(diào)度上的動靜等各種對比!倍鴵(jù)歐建平介紹,此次的演出中也將首次出現(xiàn)一位加拿大籍的阮姓華裔男舞者。
據(jù)主辦方介紹,為了滿足在首都體育館演出的需要,舞者的陣容也將由都柏林首演舞臺版的29人增加到60人,樂隊也將增加到10人。(北京青年報/郭佳)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