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系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戲曲表演專業始建于1952年,由郝壽臣、馬連良、梅蘭芳等藝術大師艱苦創辦而成。侯喜瑞、孫毓堃、李盛藻、裘盛戎、葉盛章、孫毓敏等眾多名家先后在校執教,2002年正式成立戲曲系,2010年更名為京劇系。
多年來京劇系以優異的教學成果,蜚聲中外。培養的學生分別在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表演獎、“紅梅”獎、“蟻力神”杯、“侯寶林”金獎等全國重大賽事中奪得大獎,為北京和全國培養了以張學津、孫毓敏、燕守平、趙葆秀、魏春榮等為杰出代表的4000多位戲曲藝術人才,以及以張和平、吳江、王玉珍等為優秀代表的戲曲界及文化藝術界的許多領導人才。并多次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局的表彰。曾數次組團赴香港、臺灣、日本、俄羅斯、德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意大利、希臘、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為弘揚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京劇專業是學院的龍頭專業,北京市市級重點專業。京劇系擁有一支教學能力強、舞臺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隊伍,現有在職專業教師81人,其中研究生12人,高級職稱22人。為提高教學質量,我系還長期聘請李文敏、李鳴巖、張慶良、楊少春、王志怡、王代成、王鶴文、曹寶榮、潘永玲等戲曲界知名專家、教授來我系進行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京劇花旦行當劇目課》和《京劇青衣行當劇目課》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京劇花旦行當教學團隊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稱號。
京劇系下設京劇表演、京劇音樂、基功、舞臺美術四個教研室,開設戲曲表演專業(京劇表演、京劇音樂兩個專業方向)。
戲曲表演(京劇表演、京劇音樂)
培養目標:
依據全國各大藝術院團及相關行業對京劇表演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養有志于傳承京劇藝術,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文化知識,掌握京劇表演的高等職業技能和基本理論,具備較高的綜合職業素質,能夠勝任京劇藝術表演團體及相關領域的職業崗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京劇表演專業方向:劇目課、戲曲毯腿基本功、戲曲把子功、身訓基礎課、戲曲出手功、中國戲曲史、劇目賞析、中國文化史、戲曲發聲課、戲曲著裝課等。
京劇音樂專業方向:京胡專業課、京二胡專業課、京劇鼓板專業課、樂理、京劇月琴專業課、京劇三弦專業課、京劇打擊樂專業課、管樂群曲專業課、視唱練耳、京劇音樂基礎、音樂簡史等。
實訓課:排戲、演出、觀摩與講座等。
地方戲曲系
為推動多層次辦學需求,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于2010年成立地方戲曲系,目前開設評劇、相聲、北京琴書三個專業。評劇專業始建于1960年,培養了眾多的評劇表演和評劇音樂人才。現有中國戲劇梅花獎、享受國務院終身特殊津貼、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馬惠民任地方戲曲系主任,張寶學任副主任。有評劇名家花玉蘭、小白菜(李忠)、王小樓、喜彩雯、新艷琴、余少海等評劇教師任教,后有馬泰、花淑蘭、谷文月、劉萍、李維銓、戴月琴、馬惠民、周連生、趙丹紅、于俊海、高闖、恒紅、王金章、馬新茹等評劇表演藝術家和教師在校任教。為了文化大發展的需要,2011年學院與德云社(郭德綱)合辦相聲專業,高峰、史愛東、楊旭等教師任教;2012年增設了曲藝專業,王樹才、李桂芝、果振標、宋民強等教師來校任教。地方戲曲系立足實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評劇、曲藝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評劇表演專業,運用全新的辦學理念,培養出有一定文化、理論水平的,有較高專業技能的評劇實用型人才。如:榮獲首屆全國戲劇表演“梅花獎”、“金唱片獎”的評劇表演藝術家谷文月,中央電視臺的導演王鮮平,榮獲文化部“金獅編劇獎”的于俊海,榮獲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的鄭嵐,榮獲上海戲劇“白玉蘭配角獎”的于海泉、王婧,北京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程成,國家一級演員王全友、恒紅、王平等。以及王麗京、鄒海群、趙震、張旭光、張琪、張超群、董偉等優秀的戲曲藝術人才。
戲曲表演(評劇音樂)
培養目標:
依據全國各大藝術院團及相關行業對評劇演奏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養有志于傳承評劇藝術,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對音樂作品有一定的詮釋能力;掌握樂理基本知識,有一定的視唱和聽音能力,具備專業學習的身體條件。能夠勝任評劇藝術演奏團體及相關領域的職業崗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專業課:樂理課、曲牌課、評劇唱腔、音樂基功、藝術概論、評劇作品賞析。
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大學語文、英語、計算機、寫作、就業指導。
實訓課:排戲、演出、觀摩與講座等。
昆曲舞美專業(與北方昆曲劇院合作辦學):
昆曲是現今活躍于舞臺上我國最古老的優秀劇種,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對許多戲曲劇種都有深遠影響,被譽為“百戲之師”。
北方昆曲劇院成立于1957年,是我國北方唯一的專業昆曲藝術表演團體。自建院以來,北昆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和繼承人,其中有19位國家一級演員,8位梅花獎獲得者。數十年來,先后出訪過美國、日本、芬蘭、俄羅斯、瑞典、意大利、法國、德國、丹麥、西班牙、韓國、瑞士、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受到海外各界人士的高度稱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2001年5月18日,中國昆曲以全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全世界首批19項瀕于失傳的精神文化之首!
戲曲表演(昆曲舞美)
培養目標:
昆曲舞美專業是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為北方昆曲劇院定向培養昆曲舞臺藝術人才的專業。只招北京生源,高職畢業后擇優進入北方昆曲劇院工作。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專業課:戲曲舞美常設通課、服裝管理、昆曲梳妝、容妝、道具制作管理、舞臺裝置。
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大學語文、英語、計算機、寫作、就業指導
河北梆子專業(與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合作辦學)
梆子腔是中國戲曲音樂中主要聲腔之一,是最早運用板腔體式的聲腔。河北梆子是梆子腔的一種,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劇種,在京、津兩地產生巨大影響,流布于京、津、冀以及華北、東北等地區。其劇目和聲腔、演唱與表演技藝對眾多戲曲劇種、曲藝曲種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河北梆子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京(北京)梆子”“衛(天津)梆子”“直隸(河北)梆子”三大流派。“京梆子”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河北梆子流派,系由明末清初晉京獻藝的山陜梆子衍變、發展,逐漸京化而形成于北京,代表人物李桂云。其唱腔集高亢激昂與細膩委婉于一體,表現力豐富,擅演悲劇。由于所處環境及觀眾群的不同,“京梆子”較之“衛梆子”“直隸梆子”,在聲腔音樂上,更加委婉細膩,在發聲上更多的吸收科學發聲方法,在表演上注重規范程式和表現人物的細膩情感,一唱一動皆發之于情。北京青年河北梆子劇團成立于1960年,為北京市文化局直屬主要藝術表演團體。1971年更名為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
戲曲表演(河北梆子表演、河北梆子音樂)
培養目標:
河北梆子專業是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為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定向培養河北梆子藝術人才的專業,高職畢業后擇優進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工作。
該專業依據全國各大藝術院團及相關行業對河北梆子表演、音樂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養有志于傳承河北梆子藝術,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文化知識,掌握河北梆子表演、音樂的技能和基本理論,具備較高的綜合職業素質,能夠勝任河北梆子藝術表演團體及相關領域的職業崗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河北梆子表演專業課:河北梆子表演劇目課、戲曲毯腿基本功、戲曲把子功、身訓基礎課、中國戲曲史、劇目賞析、中國文化史等。
河北梆子音樂專業課:河北梆子音樂專業課、樂理、視唱練耳、河北梆子音樂基礎、音樂簡史等。
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大學語文、英語、計算機、寫作、就業指導。
音樂系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于1998年開設音樂專業,2003年正式成立音樂系。
音樂系一直秉著“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教育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篤行“厚積薄發,藝鳴驚人”的系訓精神,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音樂系擁有一支專業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2012年在職專業教師3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22人,博士學歷2人,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師5人,“北京名師”1人,他(她)們均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等國際國內著名音樂學府。為了充實教學力量,提高教學水平,學院還聘請了國內知名的教授及演奏家韓國良、趙登營、于紅梅、張誠心、徐陽、李嵐松、袁源、李滿龍、楊春林、石海彬等擔任客座教授。
音樂系下設理論教研室、鋼管弦教研室、民樂教研室、聲樂教研室。開設音樂表演專業,包含器樂演奏、聲樂演唱及合唱指揮兩個專業方向。
音樂系自成立以來,高度注重學生的藝術實踐,先后成立了民族管弦樂團,合唱團,交響樂團,建立了校內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實踐提供平臺。
為了拓寬視野,加強國內外交流,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音樂系與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法國李斯特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建立了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全面汲取國內外先進辦學經驗,更新教學理念,奠定了基礎。
多年來,音樂系高職畢業生一部分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北京本科院校繼續深造,一部分同學順利就業,有的在武警文工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等專業團體任職,有的在北京乃至全國的公共文化戰線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各專業學科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屢屢獲獎,尤其近年來在“文華獎”民族器樂大賽、中法咪哆杯鋼琴、長笛大賽和全國聲樂大賽中,我系師生都喜獲大獎。
音樂表演(器樂演奏、聲樂演唱及合唱指揮)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與文化藝術發展和高職教育要求相適應的科學、人文知識,并掌握音樂表演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專業藝術團體、院校等單位從事音樂表演、音樂教學等工作,在社會團體中從事藝術普及、組織、策劃、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專業基礎課:藝術概論、視唱練耳、基本樂理、中外音樂史賞析、民歌、和聲、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創作、形體、臺詞表演、聲樂表演、即興伴奏等
專業課:長笛、小提琴、中提琴、鋼琴、二胡、琵琶、古箏、三弦、美聲、民族聲樂、流行歌曲演唱、合唱指揮。
專業選修課程:意大利語語音、戲曲、化妝、音樂營銷、幼兒音樂教育法等課程等
實訓課:樂隊合奏、合唱排練等。
舞蹈系
舞蹈系是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一個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專業系。學院于1982年開設舞蹈專業,2002年正式成立舞蹈系。
舞蹈系為適應21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走產學結合的道路,突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的“零距離”對接,從而培養具有較高文化藝術素養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舞蹈人才。
舞蹈系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取得了豐碩的教學與研究成果。先后創編了《笑濟公》、《少年強》、《海峽情》、《茫、忙、盲》、《敦煌樂鼓》、《獵》、《暗香》、《放飛》、《山那邊》等一批優秀教學劇目。組織學生先后參加了中國舞蹈“荷花獎”、全國 “桃李杯”舞蹈比賽、全國舞蹈比賽、北京市舞蹈比賽等重大賽事,榮獲了32個重要獎項。參加2008年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圣火啟動儀式、2008年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殘奧會閉幕式)、2009年國慶60周年文藝晚會等大型演出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贊譽,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此外,還應邀赴德國、韓國、菲律賓、泰國、香港等地進行藝術交流和演出活動。
舞蹈系依托學院綜合藝術辦學的優勢,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形成了明顯的辦學特色和優勢,使學生培養更具市場適用性;并積極開展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和推薦就業工作,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用人關系,推薦就業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逐步成為首都及各地方文藝團體和藝術培訓中心的骨干力量。
舞蹈系擁有一支專業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現有在職專業教師35人,碩士研究生7人,他(她)們先后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高等藝術學府。為提高教學質量,舞蹈系還長期聘請沈元敏、趙鐵春、高金榮等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來學院進行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
舞蹈表演(中國舞、國標舞)
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以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宗旨,以技能應用為主線,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推行產學結合。為專業文藝團體、群眾文化單位及社會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舞蹈表演及普及教育活動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專業基礎課:樂理、舞蹈理論與欣賞、中國舞蹈史、現代舞蹈史、試唱練耳。
專業課:中國古典舞基訓、中國民族民間舞、編導技術技法、現代舞訓練、摩登舞、拉丁舞、教學法、中國民族民間舞考級、國際標準舞考級課程。
專業選修課:舞臺美術與服裝、音樂賞析、爵士舞和踢踏舞、瑜伽、摩登舞、戲劇表演。中國民族民間舞(男班):健美操與街舞、拉丁舞、人物速寫、美術。
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大學語文、英語藝術概論、大學寫作、計算機基礎、藝術管理學。
實訓課:排練、演出、觀摩與講座。
舞臺美術系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2007年開設舞臺美術專業,2008年成立舞臺美術系。
學院擁有一支具有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的舞臺美術師資隊伍,幾十年來多次開辦舞臺美術培訓班,培養出許多后來成為各藝術表演團體舞臺美術專業骨干的優秀人才。舞臺美術系成立后,又源源引進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藝術高校舞臺美術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形成了由舞美設計、繪景、化妝、服裝、燈光、道具和音響等多專業方向人才構成的愈益充實的師資隊伍,還常年聘請學院外具有豐富的舞臺及影視實踐經驗的舞臺美術專業人員為學生授課。
舞臺美術系成立以來,不斷進行專業建設,拓展專業方向,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努力使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能夠較好地適應畢業后的專業工作需要,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實力。
依據“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理念以及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狀況,從舞臺美術諸多細分專業方向中,舞臺美術系目前選擇開設了就業前景較廣闊的戲劇影視人物造型、戲劇影視燈光與音響兩個專業方向——按專業分類,統歸于“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戲劇影視人物造型、戲劇影視燈光與音響)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一定的設計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能夠廣泛適應戲劇及各種舞臺表演藝術、影視藝術和群眾文化等領域的人物造型、燈光與音響技術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戲劇影視人物造型專業方向:素描、色彩、舞臺美術概論、制圖軟件、時尚化妝、戲曲化妝、舞臺化裝、影視化裝、服裝裁剪與工藝、戲劇影視服裝設計等。
戲劇影視燈光與音響專業方向:素描、色彩、舞臺美術概論、制圖軟件、燈光基礎、燈光造型、燈光技術、燈光設計、舞美設計、音樂基礎、音響技術、錄音基礎等。
影視表演系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影視表演系成立于2011年3月,2011年開始招收影視表演專業學生。該系是學院根據社會對影視人才的需求和滿足社會廣大青少年對影視表演專業學習的渴求而新建的專業系。
影視表演系辦學思想明確,即為社會培養有一定競爭實力、有較好創造力、有較強藝術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
該專業將依托學院綜合藝術院校的資源優勢,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藝術能力,在系統開設表演專業課程同時,加大音樂、舞蹈、戲曲、播音、主持、鋼琴、燈光、舞美、攝像等課程比例,使學生不僅能成為適應電影、電視、話劇舞臺表演的藝術專門人才,而且還能成為適應社會公共文化建設需要,服務基層的藝術教育、活動組織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影視表演系現有在職專業教師8人,其中國家二級演員1人,碩士研究生1人,中級職教4人。
影視表演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成為演員的全面能力。在使學生掌握觀察生活、分析劇本、塑造人物形象、掌握創作手段、完成影視、戲劇表演工作的能力,并具備主持人工作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具備有舞蹈、戲曲、聲樂等多門類藝術表現能力及人際交往、活動組織的綜合能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具有相應的藝術修養及影視傳媒專業理論基礎、適應電影、電視、話劇舞臺的表演及相關藝術門類的專門人才。
學制:
全日制三年
課程設置:
專業課:表演藝術與技巧、臺詞、語言藝術與技巧、形體語言藝術、聲樂藝術、主持藝術與技巧。
專業基礎課:中外文學賞析、中外戲劇電影史、影視作品視聽與賞析、導演專業基礎、戲曲表演基礎、藝術管理與營銷、藝術概論。
實訓課:排戲、演出、觀摩與講座等。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招生辦公室
2013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