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瑤著戲服表演秦腔
生活中的楊瑤
中南民族大學新聞專業大三男生楊瑤是同學眼里的一朵“奇葩”,因為他愛唱秦腔,每學期放假總是匆匆趕回陜西老家,為的是在縣劇團爭取一個跑龍套的角色。去年一個學期,他泡圖書館整理出15部已失傳的秦腔劇本。
楊瑤出生在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媽媽曾在劇團唱戲。從3歲半開始,他就登臺演出唱秦腔。為了做專業演員,小學還沒畢業,他就一個人跑到戲校學唱戲。最終,拗不過父母反對,他重返課堂,考上大學。
不過,他還是會利用假期,跟隨家鄉劇團下基層演出。“我不是專業演員,但哪怕是一些跑龍套的角色,都會爭取。”楊瑤回憶說,“2012年寒假一次下鄉演出,我夜里只能和演員一起睡在教室里,拼幾張桌子當床。每次卸妝后,臉上都會起紅斑;取頭套時,稍不留神就會帶下一層皮肉。但只要站到臺上,哪怕只有一個步法、一個圓場,我都無比陶醉。”
秦腔中有許多珍貴劇目已瀕臨失傳。從大二開始,楊瑤幾乎每天都會去校圖書館查閱秦腔資料,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一學期下來,他竟整理出26部30萬字的秦腔傳統劇本。西安秦腔劇院市場部部長張武宏對這些劇本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中有15部已失傳,包括《斬韓信》、《臨潼山》等,至少30年無人演過。一些老一輩秦腔演員也表示,很多劇目“從未見過,非常珍貴”。(長江日報/黃瑩 通訊員張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