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當代著名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家。
1968年畢業于北京市戲曲學校,受教于老旦前輩名師孫甫亭。她勤學苦練、品學兼優,打下了扎實全面的藝術基礎,是戲校高材生之一。198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金泉、何盛清為師,深得真傳,在舞臺和社會上才藝遠播、廣受歡迎。
她嗓音明亮醇厚、臺風端莊穩健,廣納博采、銳意創新、執著追求、成果豐碩,善于創造性地運用行當特點和表演手段刻畫鮮明生動的舞臺形象,在扎實繼承的基礎上,集各家之長,以唱念做舞、形神兼備的綜合表演手段去塑造人物,創排、改編、整理了多出老旦挑梁新劇目,表現出朝氣蓬勃的藝術生命力和時代感,豐富發展了老旦藝術,形成了“鮮明獨特、聲情并茂”的趙氏老旦藝術風格,為拓寬老旦行的表演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享有“老旦狀元”美譽。代表劇目藝術生動、形象感人、影響很大、廣泛流傳,有傳統老旦戲《遇皇后·打龍袍》、《赤桑鎮》、《釣金龜》、《李逵探母》、《徐母罵曹》等和創編、整理的優秀劇目《八珍湯》(中央電視臺拍成戲曲藝術片,獲全國電視戲曲藝術片“蓬波獎”)、《金龜記》(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并獲直播獎,被拍攝成京劇電視劇)、《三關宴》(獲北京市新劇目優秀表演獎)、《風雨同仁堂》(獲得文化部頒發的文華表演獎,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北京市第二屆文學藝術獎,北京市“十個一工程”獎,獲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
榮獲北京市青年京劇演員調演優秀表演獎,電視京劇振興杯大賽“十佳演員”老旦組第一名,中國戲劇梅花獎老旦第一人,“梅蘭芳金獎”老旦組第一名,第十二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獎,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
曾出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國家,多次赴港、澳、臺進行文化交流,特別是10余次應邀赴臺演出引起轟動,出色的演技贏得海內外觀眾的高度贊譽。
數年來,積極投身到普及京劇的事業中,多次到大專院校講課。專業及業余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及海外,經她教授的業余愛好者也不乏在全國京劇業余大賽中獲獎。她從事少兒普及京劇工作已有20多個年頭,經她引領入門并悉心培養的老旦藝術新苗,大都已成為菊壇新秀和挑梁主演。
趙葆秀追求德藝雙馨,為人正直、坦蕩平和、尊師愛徒、熱愛觀眾,在京劇界及社會上享有盛譽,被譽為“藝精德更高”。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劇協理事,北京市振興京昆協會理事,北京市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導師,京劇流派班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