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史密斯先生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音樂,并曾師從Reginald Thompson學習指揮和作曲。
1995年移居北京后,尼克•史密斯先生一直活躍在北京音樂舞臺,參與/指導了多部歌劇和音樂劇:指揮職業歌劇團“國際藝苑沙龍”上演了歌劇《弄臣》、《茶花女》、《卡門》、《阿毛與國王》和實驗歌劇《阿里婭娜》;指揮社區團體Production Company演出了吉爾伯特與薩利文的輕歌劇《艾蘭赫》和《彭贊斯島的海盜》;另外,他在2003年于北京首次上演的大型百老匯音樂劇《黑暗中的女郎》中擔任音樂總監。
尼克•史密斯先生是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同時作為器樂作品/合唱音樂指揮也頻頻亮相舞臺。1997年他創建了北京新空氣室內樂團,經常指揮該團演出,著力推廣十八至二十世紀的作品。1998年至2005年他任北京巴羅克室內合唱團常任指揮,與該團攜手使北京觀眾領略了西方合唱音樂之廣博。2002年,尼克•史密斯先生與他人共同創建了國際節日合唱團(IFC)。該團為非贏利性合唱團體,主要排演大型合唱作品,在尼克•史密斯的指導下先后在中國首次上演了風格迥異的作品,如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拉赫馬尼諾夫的《晚禱》、康斯坦•蘭博特的《里約大河之歌》等。IFC合作過的樂團包括中國愛樂樂團等。
另外,尼克•史密斯先生還兼任北京市少年宮管樂隊指揮,帶領該樂隊參加了2005年荷蘭凱爾克拉德世界管樂大賽并摘得金牌。與他合作過的世界知名音樂家包括埃瑪•柯克比、Jan Stigmer、呂思清以及法國里昂打擊樂團等,合作過的中國樂團包括中國交響樂團、中國電影交響樂團和上海愛樂樂團等。2006年7月,尼克•史密斯先生曾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屆國際合唱比賽中擔任評委。
2009年尼克•史密斯先生應邀在北大講堂創辦“時代佳藝•新雅空氣室內樂系列”演出活動,并親自擔任現場解說和指揮,受到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