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前身是小型宮廷教堂樂隊,后來從皇家宮廷管弦樂團成長為獨立的俄羅斯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隸屬于馬林斯基歌劇院。這支管弦樂團的成員大部分為俄羅斯音樂家,自那時起他們就把外國音樂家的經驗運用于自身,令俄羅斯的音樂文化日臻成熟。意大利作曲家和指揮家卡特里諾·卡沃斯帶來樂團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他為創建民族性的俄羅斯歌劇院做了大量奠基工作,并將米哈依爾·格林卡的《為沙皇獻身》搬上舞臺。
瓦萊里·捷杰耶夫恰值“后改革”時期來到劇院,受命擔任馬林斯基歌劇院和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瓦萊里代表了一種新型的指揮家——集無窮的藝術才賦,廣泛的創造活動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管理才干于一身。略略數年,音樂智慧和他的演出團體經過巨大努力,已深刻影響了劇院的藝術方針。從馬林斯基的節目單中消失已久的作品——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隱城基捷日的故事》、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莫扎特的《魔笛》、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重歸醒目的位置,并增添了新的曲目:普羅科菲耶夫的《狂暴的天使》、《賭徒》、瓦格納的《帕戲法爾》、肖斯塔科維奇的《卡捷琳娜·伊茲邁洛娃》。除此之外,戲劇演出任務與日漸增多的交響音樂會結成一個整體。馬林斯基劇院“逍遙音樂會”的電視轉播至今仍栩栩如生保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毫無疑問,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正逐步贏得世界最優秀的交響樂團之一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