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頓圣馬克路德教堂,揚州女孩劉子暄成功舉辦了個人音樂會,在音樂會現場以及之前的當地媒體采訪中,劉子暄不時地向世界宣傳揚州。
《茉莉花》壓軸音樂會
音樂會現場,加拿大金斯頓圣馬克路德教堂座無虛席。在演繹了巴洛克、浪漫、后現代等各流派經典作品近一小時后,揚州女孩劉子暄將壓軸曲獻給了故鄉揚州。伴著《茉莉花》的鋼琴前奏,她由西方晚禮服換裝成中國傳統旗袍出鏡,奏響鄉音的那一刻,掌聲遍布了整個禮堂。
昨天,記者通過QQ與劉子暄取得聯系,對于這場音樂會,劉子暄介紹說:“我不僅是要演奏音樂,我更要讓加拿大人了解揚州,了解揚州的文化。首先我的音樂會節目單個人簡介的第一句話就是:‘劉子暄,出生于中國揚州’。而壓軸曲目,我選擇了揚州市歌《茉莉花》,而且我還特別在節目單上注明了‘江蘇揚州民歌’,因為我要讓全世界的人們知道這曲美麗的旋律來自揚州。”
除了在音樂會上讓加拿大人了解了揚州的音樂,演出當天,劉子暄還抽空做了兩道菜——揚州炒飯和赤豆年糕,用在音樂會后的招待宴上與參加的人員分享,也讓大家了解揚州的美食。
經常宣傳推介揚州
在劉子暄的音樂會的前期宣傳中,當地媒體EMC Kingston用了整版,介紹這位來自中國古城揚州的女孩和她的音樂故事。皇后大學官方網站也對她進行了專訪。
在接受當地媒體EMC Kingston采訪時,劉子暄說,揚州與金斯頓有很多相似點——比如都是歷史悠久,金斯頓是安大略省最古老的城市,揚州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也都是依水而生:金斯頓的旅游亮點之一是安大略湖及其千島,而揚州的古運河則是故鄉的名片;金斯頓是圣勞倫斯河與安大略湖的交匯處,揚州則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這點也使得它們成為各自國家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劉子暄還介紹了揚州歷史上的眾多名人,最終,加拿大記者在報道劉子暄的開頭,引用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劉子暄說:“在加拿大,我總是很自豪地向別人介紹我的家鄉,在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的春節聯歡晚宴上,在中加傳統文化學會首屆中國音樂會的演奏前,我都先告訴人們我來自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在學校的有關活動中,我還宣傳了以淮揚菜為代表的中國美食,以及揚州園林、揚州工藝,我也把親手制作的‘揚州炒飯’帶進了教室給每個人品嘗。”
為音樂會自籌資金
劉子暄說:“當地有很多教堂音響效果很好,但場地費、伴奏費、海報節目單等制作印刷成本都是需要我自己來解決。”
不過在劉子暄把她開音樂會的想法告訴了周圍一些人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學校的一位鋼琴教授也贊同圣馬克路德教堂是最佳選擇。當地的一位設計師朋友也愿意幫助劉子暄設計海報,并且鼓勵她“告訴更多人我的故事”,開始聯系他的一些朋友們商討集資計劃、設計宣傳單、邀請朋友。“這時候,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愿意幫我,于是我想到了贊助商——尤其是那些我曾經志愿服務的組織。”劉子暄說。
她開始給那些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發送電子郵件,告訴他們這場音樂會的意義和她需要的資金幫助。“我說我是江蘇-安大略的第一位音樂交換生,這場音樂會也將是金斯頓歷史上第一場由中國留學生舉辦的獨奏音樂會……”
在郵件發出后不久,中加傳統文化學會首先同意贊助她的場地費,中加傳統文化學會主席建議劉子暄,聯系當地最大的華人團體中加華人協會金斯頓區分會。金斯頓區分會被劉子暄的計劃書感動,并邀請她參加他們的一場拍賣會。在拍賣會上,劉子暄不但解決了伴奏費、印刷費,甚至有一點點的余額。她的個人音樂會終于如期舉行。
劉子暄說,今年暑假她將會回國,在南京藝術學院完成學業。“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再到金斯頓,深造我的鋼琴演奏。”
【人物名片】
劉子暄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200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去年夏天,她作為江蘇省的交換生,來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皇后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這期間她考取了金斯頓交響樂團。(來源:中國江蘇網)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