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號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OP.7,作于1796—1797年,呈現給當時匈牙利貴族凱格勒維茨 (Keglevics)的女兒巴巴拉(Barbara),巴巴拉當時是貝多芬的學生,這首作品當時也有《所愛的女郎》(Die Verliebte)的標題。
第一樂章 抖擻的快板,降E大調,6/8拍,奏鳴曲式
這是一首將年輕的貝多芬豐富的感情起伏表現出來的宏大的樂章,尤其是將戲劇性的人生注入到奏鳴曲中的意圖,已經表露得相當明顯。雖然尚未產生像貝多芬中期作品那樣明晰的效果,但還是能夠從作品里最底層所流動的一股熱乎乎的某種東西中感覺出來。
第二樂章 富有表情的最緩板,C大調,3/4拍,單三部曲式
這一首具有充實的音響、多樣的色彩感以及深厚情結的徐緩樂章,很顯然地已遠比前作品2要成熟得多。首先是音響優美而高雅的主題。經過G大調的中間樂節,主題以變奏形態再度出現。再經過中部逐漸發展的樂章幽靜地結束。
第三樂章,快板,降E大調,3/4拍,三部曲式
這一樂章是優雅、歡快的。第一段是開始于柔和、溫柔的主題。由這個主題的動機構成一段優美的樂段之后,再反復一次,接著經過一段將主題以卡農形式作發展的短暫中間樂節之后,便是主題的再現。中段是e小調,幾乎都是三連音的分解和弦。當中段奏完,便回到第一段,然后結束。
第四樂章,回旋曲,溫柔的小快板,2/4拍,降E大調
主部是二部曲式。它在主調(降E大調)上以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隨后的連接段落在屬調(降B大調)上結束,跟著是與第一主題形成對比的、強烈有力的第二主題,它充滿著惡意的幽默之情。緊接著第二主題的主部并沒有結束,在八度降B音上突然停頓以后,轉到八度B和八度C,然后中段在c小調上開始,它在三十二分音符進行的背景上以和弦陳述出來。這個插部的主題是剛毅、富有戲劇性的,它與回旋曲的主部形成強烈的對比(拿A大調奏鳴曲第2號回旋曲里的a小調插部來比較一下)。再現部里,連接段落在主調(降E大調)上結束,副部在再現部里引向主部最后一次陳述。主部這次大大地變奏了,在它結束的地方是向E大調十分大膽的離調。回旋曲尾聲結束,在尾聲里,在三十二分音符音型的背景上出現了新主題(這在貝多芬的作品里是常見的),它和中段的主題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