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楊》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軍旅歌曲,創作于上世紀的1990年,梁上泉作詞,士心譜曲,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演唱。歌曲的雛形誕生在中哈邊界中國新疆境內塔城裕民縣塔斯提哨所。
二十世紀80年代初,哨所的伊犁籍錫伯族戰士陳福森回家探親,將哨所官兵衛國戍邊的故事講給母親聽,母親鼓勵他在部隊好好干,別想家,還讓他帶10株白楊樹苗回哨所種上,叮囑他要像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為祖國守好邊防。于是陳福林就把樹苗栽在了營房邊。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戰士們吃水都要在一公里外的布爾干河去挑,盡管戰士們每天用洗臉刷牙節省下來的水精心澆灌,但是小白楊難以忍受干旱、風沙、嚴寒的肆虐,相繼枯死,十棵小白楊中唯有一棵頑強地活了下來。這棵小白楊在戰士們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日夜伴隨著守衛邊疆的戰士們。
1990年,著名詩人,詞作家,曾任總政歌舞團創作組的梁上泉同志到新疆采風,在塔斯提邊防連黑板報上,他看到那個戰士關于小白楊的日記,了解了小白楊的感人故事,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戰士孫龍珍浴血衛國土、邊防軍痛擊侵略者、小戰士母親贈樹苗……。這一切在詩人腦海里幻化為——五星紅旗在哨所頂上飄揚,小白楊迎風聳立沙沙作響,小戰士手握鋼槍為國站崗……。樸實優美的歌詞像甘冽的美酒流淌:“一棵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望著北疆……”
不久,軍旅作曲家士心為之譜曲。詞精曲美,樸實感人,《小白楊》不脛而走,深受人民群眾喜愛。1984年在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著名歌唱家閻維文飽含深情演唱了這首歌。從此,這首臉炙人口、廣為傳唱的經典軍歌,就以其豪邁的歌聲,不斷的激勵著將士們戍邊衛國。而這個《小白楊》的原型地——塔斯提哨所,不久也被所在軍區命名為“小白楊”哨所。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