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歸去來辭》
錄入時間:2012/3/13 14:44: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古琴曲《歸去來辭》是后人根據東晉陶淵明同名辭而作。共有同名異曲的三種譜本。第一種在明代前期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謝琳太古遺音》中首次出現,至清末民初大約又有二十部左右的琴譜刊載它;第二種僅在明代前期的浙派《徐門正傳》傳譜《琴譜正傳》和《杏莊太音補遺》這兩部琴譜上刊載;第三種在清初《徽言秘旨訂》上刊載,這首《歸去來辭》為明清之際琴師尹爾韜新作,后有清代的《春草堂琴譜》和《琴學入門》轉載。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曲調悠揚舒緩,琴聲婉轉,如同詩人自言自語,對于瀟灑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即將荒蕪的田園在召喚他,好似那里是他的歸宿,而對于官場,他只是一個過客。心從矛盾中解脫出來,呼出悶氣,大步邁向自在天地。
第二段,曲風一轉,旋律逐漸歡快起來!爸蹞u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詩人洋溢著邁向新天地的輕松和喜悅。一抵家中,則完全變成孩子般的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流露出狂喜之態。家里的松菊依舊,童仆稚子,候門歡迎。詩人飲酒賞景,怡然自得,恍如無心之云,倦飛之鳥。謝絕了世俗的交往,親戚間的交流使人愉悅,撫琴讀書樂而忘憂。再看大自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一派復蘇景象。這一段為主旋律的簡單反復,略有變奏,聽起來別有一番純粹活潑之感,就似詩人簡樸自然,充滿人生情趣的田園生活。
第三段,琴音復歸低緩,詩人在最后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感想,一連串感慨噴涌而出:寄身于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么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作者一心向往的是在良辰美景中獨自出游,親身參加農事勞動,在高崗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最后“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詩人歸隱后,重新感受平民生活的質樸、真率、自然、自由,認為在大自然中他找到了生命正途,這是一種真率的抒發,是一種包含正反感受的體驗。(編輯/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