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受文化部委派,張音悅參加了湖南省藝術團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歡樂春節”訪問演出。在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演出時,張音悅完美演繹了經過精心編曲的俄羅斯世界名曲《喀秋莎》,熟悉的旋律,精湛的演奏技藝,讓現場所有觀眾都情不自禁地和著節奏拍起手來,將現場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演奏完畢,全場觀眾起立,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俄羅斯一家著名的雜志還特地對她做了專訪。
在哈薩克斯坦演出時,張音悅得知哈薩克斯坦在蘇聯解體后有了自己的流行名曲《萬馬奔騰》,再演奏《喀秋莎》已不適宜,但《萬馬奔騰》她從未練過,也沒有曲譜,而一天后就要登臺演出,難度可想而知。為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她下決心一定要演奏此曲。她在網上找到該曲后,把樂曲下載到電腦里、手機內反復揣摩。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天內熟練地掌握了這首曲子。演奏時,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帶動了全場的氣氛,演出獲得巨大成功!演出結束后,當地一位民族樂器制作者激動地邀請張音悅參觀他的樂器制作坊,并要為張音悅量身定制一把樂器送給她。
張音悅不僅在民族音樂演奏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她的身上還有著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的堅毅精神。2002年4月,張音悅到北京參加一次考試時不慎摔傷了腳,躺在醫院里進行治療。恰在此時,她所在的株洲市歌舞劇團打來電話,要求張音悅立即回湖南參加一次重要演出。張音悅向北京的醫生詢問,醫生明確建議:半個月內不要動,否則極易影響斷骨的愈合。但張音悅為了演出,毫不猶豫地提前辦了出院手續,讓朋友將自己背上回湖南的火車。
為了不耽誤演出,張音悅到了長沙就馬不停蹄地上了去株洲的汽車。汽車一路顛簸,震得受傷的腳一陣陣劇痛。第二天演出時,她被工作人員用輪椅推上舞臺。當得知她的情況后,演出還未開始觀眾就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后的演出中,張音悅忍著疼痛,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經典曲目,博得了陣陣掌聲。這掌聲不僅是為她演奏出了美妙的音樂喝彩,更是為她的堅毅精神和一心為觀眾的可貴品質而喝彩。
探索創新,開辟民樂新路
2012年8月17日晚,湖南省歌舞劇院實驗劇場內座無虛席,“悅動聽——張音悅和她的朋友們”二胡演奏會正在這里舉行,這是繼2005年和2010年之后,張音悅的第三場獨奏音樂會。前兩場個人音樂會都是民族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伴奏,首開湖南大型個人器樂演奏會之先河,可謂經典曲目的經典呈現。而這場音樂會的探索和創新意圖非常明顯,藝術元素也更為多樣和豐富。
在演出的12首曲子中,有9首是二胡和其他器樂或藝術門類的合作,包括豎琴、古琴、小提琴、吉他、現代舞、女中音、爵士樂、街舞等。其中,二胡與豎琴合奏的《燭影搖紅》,弦樂的流暢深沉和彈撥樂的清脆甜美可謂珠聯璧合;與女中音歌唱家劉寧娜合作的《女人花》,婉轉悠揚的二胡與濃郁渾厚的女中音搭配渾然天成;二胡與街舞《空山鳥語》的表演,使傳統與現代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這三種形式的合作演出,在國內都是首次。這場別具特色的演奏會給民樂加入了很多現代、時尚的元素。這些元素與傳統的結合,器樂、聲樂、肢體語言完美融合,再配上唯美的舞臺效果和故事情節,營造出了如夢如幻的音樂和視覺盛宴。觀眾深深陶醉其中,每演奏完一首曲子,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都會毫不吝惜地送給張音悅和她的藝術家朋友們。
這場演奏會的成功舉辦,得益于張音悅對民族音樂的探索與創新。在被問到為何要舉辦這種形式的音樂會時,張音悅說:“中國的民族音樂唯有不斷地探索與創新,同其他藝術形式不斷地碰撞與學習,才能真正走上寬廣的發展之路。”其實她在平時的演出和教學中早已發現,民族樂器和民樂的經典曲目雖然也有不少人喜愛,但與西洋樂器和現代流行音樂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她一直在思索怎樣為民樂找到一條發展的新路子。為了給二胡找到更多的“朋友”,她探索了二胡與各種中西樂器的合作,以及與聲樂、舞蹈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結合。這次演奏會就是她追求創新的一次展示——在確立以二胡為主體的基礎上,二胡與多種樂器合作。這些樂器或為二胡伴奏,或與二胡對奏、重奏。它們各有特色,或明亮,或幽暗,或如叮咚的流泉,或似飄浮的長煙,與二胡的柔美纏綿糅合在一起,猶如一個音色的萬花筒,美不勝收。
8月17日的音樂會還舉行了張音悅《指尖上的心弦》專輯發布儀式,這張專輯是民族器樂史上第一張二胡與吉他的專輯。為實現用最純凈、最美麗的音樂展示最純粹、最經典名曲的愿望,專輯可謂千錘百煉,從最初策劃到錄制完成,整整歷時3年。每一首樂曲都源自兩位藝術家極致無瑕的編配和深情、精湛的演繹,更有湖南最頂級的錄音大師傾力加盟,專輯的文案、美工也以豐富的思想性和精致的設計為人們所喜愛,真正符合民樂發燒天碟的稱謂。
“居高聲自遠”,20多年琴路漫漫,終換得張音悅今日非凡的藝術成就,更換來滿園的桃李芬芳,她精心培養的學生已有數百人,并在湖南省和國家各類比賽中屢次獲獎。更難能可貴的是,張音悅始終保持謙遜、積極、樂觀和淡泊的心態,保持對二胡藝術赤子般的摯愛,從未自滿,一直堅持在民族音樂的世界里辛勤耕耘、不倦求索。(中國文化報/田立憲)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