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飄飄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這段膾炙人口的呂劇唱腔,在山東幾乎是家喻戶曉,很多人都能哼上一兩句。當年,舞臺上那個窘迫的年輕書生,也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就是呂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李岱江。
漫漫從藝路
李岱江,1933年出生于山東莘縣。自從兒時第一次在廟會上看到大戲,他就被戲曲深深地吸引了。當時,李岱江還聽不懂戲文,就鉆到臺底下,從木板縫里看演員怎么化裝、穿戲服,時常被卸妝水潑濕一身,但他仍樂此不疲。“只要哪里有唱戲的,我心里就像有條戲蟲兒拱似的。奶奶還說我是個小戲魔障,染上了戲癮。”李岱江說。
1949年,李岱江考入平原省陽谷縣安樂鎮師范。由于他能說會唱,很快就成為學校業余宣傳隊的藝術骨干。后來,聊城文工團到學校去招生,李岱江毅然放棄學業,踏上了走向藝術殿堂的漫長旅程。經過一番嚴格考試,他順利進入文工團。有了用武之地的李岱江,先后參演了《小二黑結婚》、《寶山參軍》、《小女婿》等10余個劇目。
1953年春,聊城文工團撤銷。李岱江被調到濟南,加入剛組建的山東省實驗歌劇團(后改為山東省呂劇團),從此與呂劇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岱江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聲音嘹亮純正,高亢明快。加之他刻苦練功,深入鉆研,虛心向前輩藝人和老同志學習,很快就掌握了呂劇藝術的基本規律和演唱特色。
1954年,李岱江在《小姑賢》中扮演王登云,榮獲華東地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三等獎。1956年,他在《迎春曲》中飾演小會計,獲山東省戲曲會演演員二等獎。他主演的《借年》、《兩垅地》分別由長春電影制片廠、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拍成戲曲藝術片。他還先后進京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