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共同課通用,但出題形式與答題程度要求有所區別。
【古代音樂史部分】
教材:參看《大連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遠古(約前21世紀以前)
(一)概 述
(二)遠古時期的考古音樂資料
陶塤、骨哨、骨笛、陶鐘、原始樂舞圖
(三)歷史傳說中的遠古時期音樂
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伏羲氏,女媧,神農氏,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舜,禹
(四)關于中國音樂的起源
1.中國音樂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萌芽
2.萌芽時期的音樂反映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3.萌芽時期的中國音樂具有多民族的特點
二、夏、商、西周(前21世紀至前771年)
(一)概述
(二)歷史傳說中的音樂作品
《九歌》,《九辨》,《九韶》,《大濩》,《桑林》,《大武》
(三)“雅樂”與禮樂音樂
1.“雅樂”的來源
2.禮樂制度
3.專職樂師的產生和音樂機構的建立
4.音樂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四)民間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
《詩經》中的作品
(五)樂器的發展
1.考古發現的古樂器
2.甲骨文中關于樂器的字
3.“八音”樂器分類法
(六)樂律學的形成
1.古樂器測音與音階問題
2.十二律、五聲音階名稱的產生
3.宮調理論
三、春秋戰國(前771至前221)
(一)概述
(二)民間音樂
1.雅樂的衰落和俗樂的興盛
2.《詩經》中的十五國風
3.《楚辭》音樂
4.荀子《成相篇》及其他
(三)音樂表演藝術的發展
1.歌唱藝術
2.古琴藝術
(四)樂器和器樂音樂
編鐘,編磬,琴,瑟,笙,排簫,篪,筑,箏,樂隊
(五)樂律學
1.《管子·地圓》和《呂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損益法
2.曾侯乙鐘銘中的樂律學文字
3.其他有關樂律學的記載
(六)音樂思想
1.孔子、墨子、老子、莊子及荀子關于音樂的論述
2.《樂記》的音樂思想
四、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前221至后589)
(一)概述
(二)漢樂府
(三)鼓吹樂與橫吹樂
(四)相和歌與清商樂
1.相和歌
2.清商樂
(五)古琴音樂
1.《廣陵散》
2.《碣石調·幽蘭》
3.《梅花三弄》
4.《酒狂》
(六)少數民族音樂和外來音樂
(七)樂器
1.笛和羌笛
2.笳、角
3.琵琶
4.箜篌
(八)樂律學的發展
1.相和三調、清商三調和笛上三調
2.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率”和荀勖笛律
3.古琴的純律問題
4.樂譜
(九)音樂思想
嵇康和他的《聲無哀樂論》
五、隋唐(581至960)
(一)概述
(二)民間音樂
1.曲子
2.變文
3.古琴音樂
(1)《胡笳十八拍》
(2)《離騷》
(三)燕樂
1.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和立坐部伎
2.大曲和法曲
(四)音樂機構和音樂家
(五)中國音樂的外傳
(六)樂器和器樂音樂
(七)樂律學的發展
1.俗樂二十八調
2.記譜法
(1)敦煌樂譜
(2)俗樂二十八調音高字譜
(3)減字譜
(4)律呂譜
六、宋、元、明、清(960至1911)
(一)概述
(二)民歌和小曲
1.民歌
2.小曲
(三)詞曲音樂
1.詞調音樂
2.散曲音樂
(四)說唱音樂
1.鼓子詞
2.諸宮調
3.貨郎兒
4.蘇州彈詞
5.梨花大鼓
6.京韻大鼓
(五)戲曲音樂
1.雜劇
2.南戲
3.昆曲
4.京劇
(六)樂器和器樂音樂
1.古琴音樂
2.琵琶音樂
3.其他樂器和器樂音樂
(七)西洋音樂的傳入
(八)樂律學的發展
1.宋代的燕樂調的變遷
2.蔡元定的十八律
3.元曲六宮十一調
4.工尺譜
5.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論
大連大學音樂學院
2012年11月26日
【點此查看:大連大學音樂藝術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更多資訊】
【點此查看:國內其他院校音樂藝術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