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第三十六交響曲》,C大調,K425,標題為《林茨》,作于1783年。時莫扎特27歲,偕妻女訪問林茨,受林茨杜恩伯爵的熱情招待,受杜恩的委托而作,1783年11月4日在林茨首演。共4個樂章:
1.序曲,慢板,C大調轉主部為抖擻的快板,C大調,奏鳴曲式。慢板序曲由樂隊全奏的數個和弦始,下行主題由中提琴、小提琴呈現后,以卡農形態向前推進。主部活潑的第一主題由第一小提琴表現,樂隊全奏給予發展。經過部樂念由弦樂與雙簧管、弦樂與低音管表現,在木管奏出抒情樂句后,第二主題亦由第一小提琴表現。發展部是在呈示部之后,接小提琴演奏的經過部,以第一主題結束部分為中心的音型,它自由發展后,再接以第二主題的音階音群為中心的發展部,第一主題再現,再現部較呈示部縮短,大部分按原型和原來的樂念發展。
2.稍慢板,F大調,奏鳴曲式。第一小提琴呈示抒情歌謠性的第一主題,管樂持續音給以嘆息般的應答,經反復后形成第二主題。發展部以第一主題為中心發展,低音管獨具特色的曲趣與低音弦樂同時出現。再現部第一主題以原調反復,第二主題略經變化再現而結束。
3.小步舞曲,C大調,三段體。中間部先由小提琴與雙簧管對應樂句,再由低音管與小提琴表現。
4.急板,C大調,奏鳴曲式。明顯呈現強弱對比的第一主題由第一小提琴輕快地表現,樂隊強奏的對應樂句以應答形態交織。第二對應樂句亦由第一小提琴表現,樂隊予以應答。第二主題出現后,以賦格方式發展。發展部極短,第一主題應答句發展后,直接進入再現部,由第一主題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