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第三十三交響曲》,降B大調,K319,與第三十二、三十四同作于1779年,其母逝世回到薩爾茨堡后。共4個樂章:
1.很快的快板,降B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由樂隊開始呈示后轉向低音管與低音弦樂,小提琴與中提琴奏出斷奏,發展告一段落后,小提琴才以八度之隔在F大調表現第二主題。這個樂章的呈示部已非常豐富,發展部則很短,自第一小提琴有顫音的4分音符,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與之應答的部分開始,然后出現與《朱庇特交響曲》相同的旋律。再現部按原型再現。
2.中庸的快板,降E大調,回旋曲形式,結構為A-B-C-B-A。A的優美主題由弦樂表現,B段主題則以降B大調,告一段落后,先以第一小提琴單獨演奏C段主題,加入第二小提琴與大提琴,再交與木管群。其第二主題為仿佩塞洛(Paisiello, 1740-1816)風格。
3.小步舞曲,降B大調。A-B-C-D-B-A形式,A、B分別反復,為小步舞曲的兩部分,C、D為中間部,亦分別反復,與雙簧管、低音管和圓號的表現形成對比,中間部為蘭德勒舞曲風格。
4.很快的快板,降B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充滿活力,緊接著的圓滑附點音符旋律以屬句形式對照,經反復后,F大調第二主題在第一小提琴呈現。經強調后,木管奏類似鄉村樂隊舞曲形態的旋律,增加愉悅。發展部以小提琴二重奏始,逐漸加入其它樂器。第一主題出現后,按原型進入再現部。這首作品,被稱作是“進行曲風格是田園色彩的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