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第十三交響曲》,F大調,K112,作于1771年,時莫扎特15歲,第二次到意大利,專家們認為,莫扎特這一首交響曲已明顯受海頓影響。此曲俗稱《米蘭協奏曲》,據說和《降 E大調嬉游曲》(K13)同為米蘭學院音樂會而作。
共4個樂章:
1.快板,F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最初4個音由加入管樂的全體樂器,再交由弦樂,各動機依次發展。C大調的第二主題前半部為雙簧管二重奏,后半部由弦樂表現。呈示部反復。經短小的發展部再進入再現部。發展部與再現部都予以反復。
2.行板,降B大調,簡單的奏鳴曲式,只由弦樂演奏。第一主題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以分散和弦伴奏。第二主題F大調,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以八度距離齊奏。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都給予反復。
3.小步舞曲,F大調。主題以全體合奏的方式,中段則單以弦樂C大調表現,然后是小步舞曲部反復。
4.很快的快板,F大調,A-B_A-C-A的回旋曲式轉奏鳴曲式。第一副主題B為關系小調,第二副主題C為D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