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第一鋼琴三重奏》,G大調,K496,作于1786年7月8日。共3個樂章:
1.快板,G大調,奏鳴曲式。以鋼琴呈示第一主題始,小提琴反復,后半部進入與鋼琴競奏,向D大調發展。第二主題是鋼琴與小提琴以二度合奏呈示,在結尾句后結束呈示部。發展部以B大調齊奏音階始,以第一主題中的節奏為基礎,鋼琴以E小調表現后,另一個發展動機與之結合,作多種轉調發展。在發展部后,第一主題的主調再現,鋼琴與小提琴交替,第二主題與結尾句都以原型再現。
2.行板,G大調,三段體。第一主題仍為以音階為主體的主題,第一段以鋼琴表現第一主題始,小提琴反復后,經經過部再進入第一主題,從A小調轉入G大調,形成鋼琴與小提琴競奏。大提琴模仿,經A小調、降A大調和弦,進入第二主題。第二主題先由鋼琴呈現,再由小提琴與大提琴同時呈示。第二段,第一主題以不同樂器模仿,以C小調到降E大調到降A大調到F小調到C小調到D小調到A小調到E大調再到E小調,充滿和弦色彩。第三段第一主題,先由鋼琴,再以小提琴、大提琴依次呈示。之后接經過句與第二上題,最后以結尾部結束此樂章。
3.小快板,G大調,主題與6段變奏。主題為反復記號的二段體,第一變奏為阿爾貝提低音伴奏,8分音符為主體的鋼琴右手為主,小提琴與之應答;第二變奏鋼琴伴奏,小提琴撥奏出主旋律;第三變奏鋼琴右手以16分音符急速進行,小提琴旋律與之配合;第四變奏G小調,鋼琴以8分音符擔任變奏,小提琴以頑固低音方式反復附點節奏;第五變奏再回到G大調,鋼琴與小提琴應答;第六變奏鋼琴在琶音伴奏下,由小提琴呈示,最后回想小調的第四變奏,回到G大調而結束。
推薦閱讀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