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第五鋼琴協奏曲》,D大調,K175,作于1773年12月,在此之前的協奏曲K37、K39、K40、K41、K107均為改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此曲為第一首屬于自己創造的協奏曲,因此,《第五鋼琴協奏曲》具有里程碑意義。莫扎特創作的鋼琴協奏曲,在親筆譜上均標示為“大鍵琴協奏曲”,現在的錄音版本,一般均以鋼琴演奏。此曲與此后創作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6首協奏曲,因均作于1773年回到薩爾茨堡之后,故統稱《薩爾茨堡協奏曲》。本樂曲共3個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D大調,奏鳴曲式。整個樂章有意大利風格,呈示部先以全體合奏,兩個主題均為原調,然后鋼琴主奏原調(第一主題)與屬調(第二主題)對比。經過句快速音群中有第一主題片斷,再現部有兩次華彩表現。整個樂章以主奏與樂隊對答的形式。
第二樂章 稍微增速的行板,G大調,沒有發展部的奏鳴曲式。先由弦樂開始,主奏鋼琴隨后應答,與第一樂章同,有兩次華彩表現。
第三樂章 快板,D大調,奏鳴曲式。這首協奏曲有兩個終樂章,原終樂章據說是師從意大利籍的馬蒂尼 (Giambatteista Martini, 1706-1784)學習時的對位法創作的奏鳴曲式,以卡農方式開始,第二主題為屬調,和聲式構造。第二個終樂章乃1782年3月3日在維也納首演之前創作的,優美的稍快的快板,D大調,采用變奏回旋曲式。現在一般演奏家都以兩個終樂章創作年代順序連續演奏。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