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5 in G Major Op.55)完成于1932年夏天,于當年秋天在柏林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鋼琴,富特文格勒(W·Furtwangler, 1886-1954)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協奏。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鋼琴協奏曲,首先它由五個樂章組成就不同尋常;再則該協奏曲鋼琴技巧之難也令人咋舌,且強調鋼琴的作用,鋼琴分量極重,并追求結構的力量,全曲開頭便是以獨奏先聲奪人,并一直以壓倒樂隊的優勢貫徹始終。因此它被認為是一部確立協奏曲新概念的實驗性作品。
第一樂章:火熱的快板,自由的奏鳴曲式。主部主題明朗矯健,開門見山地由鋼琴直接奏出,其中低音部的一個#F音要求用拳頭敲奏(colpugno),效果獨特,虎虎有生氣。副部主題是棱角鮮明的鋸齒型下行的旋律。全章的展開以敲擊性的節奏造成有力的動勢。再現部中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以不同的調性重迭,效果強烈而不同凡響。
第二樂章:節奏鮮明的中板。主要主題以大幅度跳躍的音程與不尋常的節奏組合為特色。第二主題較為寬廣,但同樣具有硬朗的性格。
第三樂章:托卡塔,有力的快板。此章的音調素材來自第一樂章主題,但經過變形處理而面目一新。這個樂章講究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從頭到尾以同一音型的方式——頑固音型。
第四樂章:小慢板,是全曲唯一的抒情樂章。主要主題是五聲音階式的,頗具東方色彩。對比強烈的部分推向高潮,運用低音沉重的復音音樂化音型時,弦樂奏豐富表情的旋律,長笛伴隨進行,平靜下來而進入快速音群后收尾。
第五樂章:輕快的快板,自由的回旋曲式。全章以快速的律動推進,氣氛歡快,最后掀起高潮,鋼琴上華麗的技巧與樂隊輝煌的音響交織,最后在激蕩人心的熱烈氣氛中結束全曲。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