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鋼琴協奏曲“為左手而作”(Piano Concerto No.4 “For the Left Hand” Op.53)作于1931年,因為在一次大戰中失去右手的著名鋼琴家維特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而作,故又稱為“左手鋼琴協奏曲”。此曲作成之時,維特根斯坦稱“我看不懂其中的任何一個音符”而拒絕接受,故直至維特根斯坦去世后3年,此作完成25年后,1956年才由普羅科菲耶夫改訂,于9月6日由在二次大戰中失去右手的拉普(Siegfried Rapf, 1917~)主奏首演。此曲普羅科菲耶夫自己的說明為:“第一樂章是著重于手指技巧的快速樂章,第二樂章是以平靜和莊嚴展開的行板,第三樂章是快板奏鳴曲,第四樂章則咀嚼第一樂章。”
此部作品共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活潑地,托卡塔形態,自由的三段體。在弦樂、大鼓降B音強奏支持下,主奏鋼琴奏主要主題,在十六分音符音階化進行后,單簧管、低音管、圓號等下行半音階性和弦進行伴奏下,鋼琴奏輕松的旋律。在返回十六分音符音階性旋律與分解和弦快速的動勢,前后有單簧管悠閑的旋律,第一小提琴奏滑稽的音型。第一小提琴在弦樂伴奏下奏新樂念,主奏鋼琴斷奏出現細碎音。第二段鋼琴奏金屬般的尖銳音響,以降A音為中心作機械化重復,低音樂器作半音階化伴奏。主奏鋼琴模仿半音階進行,在低音域展開八度強奏。第三段再現第一段,最后銅管和主奏鋼琴以小三度和弦有力地結束。
第二樂章:抒情的行板。有小提琴平靜的旋律開始,單簧管繼承,主奏鋼琴奏三連音符樂句后奏主要主題,弦樂短小應答后,中提琴、低音提琴表現這個主題,鋼琴奏分解和弦。鋼琴奏引子旋律,樂隊發展主要主題,至高潮后,鋼琴以和弦方式奏三連音符樂句,引子開頭旋律經各種樂器強調后輕輕消失。
第三樂章:中板,中庸的快板,奏鳴曲式。在樂隊強奏后,小號奏第一主題前半樂句,弦樂回應后,主奏鋼琴呈示第一主題后半樂句,重復后進入中庸的快板。在弦樂刻劃的節奏上,主奏鋼琴呈示第二主題,第一主題前半部分出現于長笛與小號。第二主題再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題前半部再由主奏鋼琴奏出,第一主題后半部經主奏鋼琴和木管發展后,經極快的快速音群,主奏鋼琴再奏新樂念,各種樂器繼承后,低音管再現第一主題前半部。第一主題后半部、第二主題以主奏鋼琴為中心,由各種樂器再現,經快速音群而結尾。
第四樂章:快板,以第一樂章十六分音符快速流動的主題為主要素材來發展,全章一直處于活躍的動態中,最后干凈利落地結束整部協奏曲。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