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文(1931.2.7-1996.12.28),中國當代杰出的民族音樂大師、中國現代民族管弦樂隊創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指揮家作曲家。1931年2月7日生于湖北省武漢市;五歲喪父,生活靠外祖父供養?谷諔馉幈l后,隨外祖父一家逃難到四川。
從小耳濡目染
由于父輩的愛好,自幼耳濡目染民族樂器,深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7歲從叔父學胡琴,后從劉澤隆、何軼群先生學習琵琶和小提琴,1944年就讀四川江津國立九中,師從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瞿安華先生。1946年在重慶求精商業?茖W校求學期間,參加當地廣播電臺國樂團的演奏活動,1950年進入重慶西南人民廣播電臺任文藝組編輯,開始接觸世界諸多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同時刻苦研讀大量音樂專著,正式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
踏上艱辛藝術道路
1952年調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他從此踏上了探索、實踐、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艱辛的藝術道路;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導下,逐步成為中國當代杰出的民族音樂大師。
1953年4月,彭修文先生應調參加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創建工作。在廣播民族樂團首任團長張晉德的倡導下,彭修文先生首先抓樂隊編制和樂器改革。在吸收前人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確定了以弓弦、彈撥、吹管、打擊四個聲部組合的中國現代民族樂隊編制的構想,使民族管弦樂隊進一步擴大音域,增加音量、提高音質,并以此為指導思想首創了新中國第一支新型的專業民族管弦樂隊——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1954年12月開始,他任該團責任指揮,此后又任副團長、團長、藝術指導、首席指揮,他為中國現代民族管弦樂隊編制的科學化、規范化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這一貢獻被民樂界所公認,并為許多海內外民樂團體所效仿。
積極改革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倡導和推動樂器改革。并被國家文化部聘任為中國民族樂器改革專家組組長。在他的推動下,廣播民族樂團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許多樂器改革成果被海內外民樂界廣泛推廣和應用。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